马蔚华:最担心互联网金融割断银行与客户联系


  • 来源:经济导报
  • 作者:兰恒敏
  • 时间:2015-01-27
  • 人气:405
  • 分类:客户管理

    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日前对媒体表示,“银行最担心的不是存款被互联网金融分去多少份额,而是互联网金融割断银行与客户的联系。”

    普华永道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末,十大上市银行的存款总额为65.07万亿元,同比增长9.53%,比2012年的12.1%放缓了近3个百分点。从总量上看,互联网金融分流的量在几千亿到1万亿元,和十大银行65万亿元的规模相比,影响其实还是有限的。

    存款搬家只是互联网金融从银行手里分一杯羹,抢夺客户才是要银行的命。马蔚华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认识是到位的。

    现在互联网金融企业更多地追求情景化营销,把互联网技术和客户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增加黏度。抢红包、打车最终都是绑定银行卡账户,但是这种方法比传统银行更有效率和吸引力,所以这对传统银行的思维方式、运行机制或者产品的创新方向是一个冲击。

    另一大冲击是成本冲击。传统银行为了吸纳存款,要布设大量营业网点,配备大量前台工作人员,人员成本是银行的主要成本之一。而互联网金融企业则可以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与顾客接触,尽可能少布设甚至不布设物理网点,省下大量人工成本。

    由于人工成本低廉,互联网金融企业对低利差有更强的耐受力。如果政策依然维持高利差,则“余额宝们”可以利用协议存款等形式,大量蚕食银行的垄断利润;如果放开存款利率,则“余额宝们”依然可以凭借低成本的优势,采取“微利生存”的经营策略,传统银行受到的冲击更甚。总之,互联网金融一经产生,传统银行坐拥垄断利润的日子就屈指可数了。

    但是,正如电视没能消灭广播、互联网没能消灭报纸、网上钢贸没能彻底消灭钢铁贸易商一样,互联网金融也无法消灭传统银行——总有一些事情无法全部通过网络来完成。

    对金融业来说,理论上存款可以完全通过互联网来完成,而贷款却无法完全通过互联网来完成。贷款对象的经营战略、资产状况、盈利水平、管理风格、风险因素等,必须用最原始和最笨的办法,通过人工现场考察、查验、座谈、考核等形式,才能得出比较准确的信用结论。这是传统银行的强项。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可能通过计算机模拟运行,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所以,未来很可能的结局是:银行更多采用互联网经营形式———互联网能冲击银行,银行为什么不采用互联网金融的形式实现“自我革命”呢?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将补上在信用评估、风险管控等方面的短板。总之,两者会逐渐融合,诞生一种崭新的金融形态。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该做点什么呢?“情景化营销”只是互联网金融的雕虫小技,不会彻底割断银行和客户的关系。能够根本改变银行和客户关系的是利率市场化。所以,政府要做的就是及早放开存款利率,加速两者的竞合。


[上一篇] 腾讯联手麦肯锡:从战略到方法,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道

[下一篇] 培养高端客户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