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化时代,重建信任机制


  • 来源:搜狐网
  • 时间:2017-06-29
  • 分类:大数据

 

    社会的繁荣,离不开平等自愿、互通有无的交易,而交易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在实体经济领域,信任机制最终依托于具体的机构和个人,以及大家都能看到的品牌资产。例如“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虽然欺瞒消费者多年,但一经曝光很快信誉扫地,不但企业瓦解,相关责任人也受到法律追究。

    但是,在数字化的互联网领域,上述约束条件被严重削弱。虚拟的网名、随时可以注销的网店平台、流动性很强的上网地点,以及实名制和投诉机制的不健全等,都加大了网络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让各种欺骗行为都有了可乘之机。

    各类网络欺诈行为中,金融欺诈通常会造成最大的损失。在移动支付越发普及、科技金融步入千家万户的当今,网络环境下原本就很稀薄的信任机制,成为发展瓶颈,亟待突破。
而近年来备受金融界关注的区块链技术,通过另一种方式,让上述问题得到解决。区块链是个“去信任化”的技术,能确保谁都无法弄虚作假,由此重建信任机制。

    在交易中,信任的核心是各方都遵循以下四个原则:诚实、考虑对方利益、承担责任、透明性。传统的网络环境,信息不对称导致上述四原则往往都只能取决于“人品”;但是,区块链就像一个人人都能记录、查看和维护的公用账簿,任何记录都有永久的时间标记,无法篡改。

    这样一来,任何造假行为都无处藏身,因为每一笔交易都有无法篡改的记录,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公开透明、可追溯的。这种硬性的机制,确保了每个参与者的诚信行为,让信任的四个原则在区块链平台得以良好地维持。

    在新兴的区块链平台,信任关系的建立不再基于“人品”,而是基于技术机制。针对于此,密码学安全公司WISeKey的技术专家莫雷拉指出:“依靠区块链平台,能够分配受信任的元素。你可以试想这样一个系统,其中的某个配件,无论它是传感器、通讯塔还是检测仪,只要因为某种原因出现了被篡改的虚假信号,不但能够被其他那些对时间标记高度敏感的部件迅速识别,而且,不受信任的部件之后发出的各种请求信号,都会被其他部件拒绝。”

    尽管区块链技术依然有待完善,上述的很多构想至今依然是“概念产品”,但在不久的将来,区块链技术将在科技金融等高度依赖信任机制的领域广泛应用,这已成为大势所趋。


[上一篇] AI为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带来新风貌

[下一篇] 必须采用先进科学技术维护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