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需求就是创新方向


  •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朱玥颖
  • 时间:2019-05-10
  • 分类:服务

 

     “要贷款吗”“要买房吗”“要投资吗”……不时响起的骚扰电话,让很多人不堪其扰,也提出了净化通信环境的治理命题。

  应当说,骚扰电话频频扰民,一定程度上归结于不法分子手段的不断“升级”。骚扰电话多为全网络的点对点发送,鉴别管控技术复杂、查处成本高、违法成本较低,若要做到完全杜绝,难度很大。尤其是随着技术不断进步,过去人工外呼,一天最多可打三五百个电话,而现在机器人一天可打1000—5000个电话。利用大数据信息,机器人甚至能推测出用户需求,从而“精准骚扰”。通过相关的应用程序,机器人还能模拟真人声音与用户通话。

  针对骚扰电话,近年来已经有多家企业研发了号码识别软件,对骚扰电话号码进行信息标注。腾讯手机管家发布的《2018年手机安全报告》显示,2018年垃圾短信举报量高达18.21亿条,举报骚扰电话3.70亿次。相关软件的存在,让用户在接到来电时能及时收到提醒号码类型,免受骚扰电话的打扰,还帮助不少用户避免了财产等各方面的损失。要防范骚扰电话,办法总比问题多。

  今年3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2019年信息通信行业行风建设暨纠风工作的指导意见,并首次在政策文件中提及“谢绝来电”制度。根据这一制度,不愿接听营销电话的电信用户将获得注册登记的渠道,一旦营销企业或个人违反规定对这类用户造成电信骚扰,用户可通过相关规定获得保护。各方协力让这一制度落地生根,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提供谢绝来电判别和处置依据,并对违规者实施严惩等等,就能有力打击骚扰电话,维护信息安全。

  相比较而言,运营商防范骚扰电话更有条件和优势,关键是可以做到“事前防范”。正如有专家所说的:“用APP来拦截,相当于是快递都已经送到门口了,进行检查。运营商出手的话,它在快递的路途上,就能把它拦截住。”前不久,相关运营商相继发声,表示将对涉嫌营销扰民的电话号码进行依法处置。有的表示,将从源头治理该类问题,加大对违规电话号码的入网限制,管控线上销售手机卡的派送地址等。有的推出“绿盾防护试点”,可自行设置拦截阈值,比如设定“疑似诈骗”“广告推销”“响一声”等达若干次的就拦截,后台就会自动执行指令,用户不必被打搅。

  的确,运营商作为通信资源的掌控者和分配者,应当成为整治骚扰电话的重要责任主体。这不仅事关用户权益,更关乎企业未来。面对来自社交媒体和科技巨头日益激烈的竞争,如果不从用户的困扰着手整治,就可能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先机。在这个意义上说,用户感受应成为企业创新的起点。

  事实上,致力于疏解用户烦恼,已经成为相关企业的创新着力点。近年来,一些手机厂商通过为消费者提供整体安全方案,如安全加密芯片、双系统等功能,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这提示人们:用户需求永远是企业的创新方向。深度理解消费者需求,在此基础上创新产品,企业才能以实力建立品牌和口碑,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 互联网银行给银行业带来了什么

[下一篇] 新老用户同权应成为运营商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