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突破


  • 来源:金融时报
  • 作者:孟庆文
  • 时间:2019-05-27
  • 分类:工具技术

 

移动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使用移动设备转移货币价值以清偿获得商品和服务的债务,从而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近几年,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参与使移动支付业务迅速发展,在减少现金使用量的同时,也对银行传统的结算业务带来影响和改变。如何扭转被动局面,使银行业务回归“存、贷、汇”的本源,不能凭主观意愿和政策干预,应遵守客观经济规律,从供求关系角度解析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之瓶颈。

  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面临的被动局面

  几年来,由于科技进步和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支付领域涌现出了众多的参与主体。尤其是以支付宝、微信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迅速占领移动支付市场,其他取得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还有240多家。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相比,商业银行的线上网络支付处于明显劣势,几近沦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后台和资金通道,银行统领转账结算业务的局面被打破,以现金结算为主的支付方式也已成为过去。

  随着线上市场的逐步饱和,移动支付领域的竞争也逐渐由线上转移到线下,参与各方开始抢夺比线上更加庞大的线下市场。2014年,以支付宝、微信为主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始重点发力线下市场,最初的目标是长期以来得不到商业银行重点关注的数量巨大的中小微商户及个体商户,即所谓的“长尾市场”。在培养起大量消费者的支付习惯后,开始向商超、餐饮、百货等传统POS系统覆盖的领域延伸。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移动支付拥有更低的使用成本、更好的消费环境和消费体验,客户黏性不断增强。

  2017年下半年,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面临的不利形势,提出了大力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的倡议,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助力银行抢占逐渐失去的支付市场份额,改变其“存、贷、汇”发展不平衡的被动局面。

  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拓展之瓶颈所在

  (一)缺乏超前意识被第三方支付机构抢占了市场先机。多年来,银行业一直具有结算优势,忽视了技术进步和产品研发,更不会主动降低结算费率而让利于客户。这就被迅速崛起的互联网企业看到商机,适时推出了支付宝、微信等便捷支付服务,这些支付方式具有通俗易懂、操作方便、到账迅速、费用低廉等特点,在短短几年抢占了大部分支付服务市场。

  (二)政策层面的约束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一是资金到账速度方面。目前各商业银行移动支付款项“T+1”“D+1”日到账远远无法满足商户的需求。银行的刷卡、扫聚合码等支付方式款项都无法当天到账,而支付公司可以实现“S+0”或者“D+S”,即真正意义上的秒到。老百姓(603883)讲究当面银子对面钱,交易中在你未离开视线的时候钱已经划到我的账上,这样心里才有底。到账速度慢就成了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致命瓶颈。二是收费方面。商业银行的移动支付业务均需要收取特约商户的手续费,有的商户还将费用转嫁给消费者。微信、支付宝提供的红包、转账业务,款项好比存在一个资金池或临时账户,在不提现的情况下是无手续费的,需要的时候从池子里支出就可以了。交易中没有人愿意多花一分钱,这是制约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又一个致命瓶颈。三是客户资料审核方面。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相比,商业银行对移动支付客户资料审核过于严格且繁杂,客户嫌麻烦,因此增加了拓展业务难度。

  (三)商业银行各自为战影响了整个银行业移动支付业务发展。一是产品营销不畅。在大力推行移动支付便民工程的背景下,各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本行的移动支付产品,但不外乎手机PAY、扫聚合码等,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换汤不换药,况且其产品使用的便捷性并没有超越微信、支付宝,营销难度可想而知。二是绑定银行卡受限。各银行自身的手机APP只能绑定本行的银行卡,客户需要使用哪行的卡,就必须安装哪行的APP,一个入口只对应一个通道。而微信和支付宝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便绑定任何银行的借记卡,一个入口,若干通道,小方便形成大优势。三是利益面前打小算盘。各银行闭门研发自己的产品,重复投入现象严重。一谈到银行间联合起来做一件事,如统一研发一个产品或加入一个平台、统一手机银行APP等,唯恐自己投入多受益少,很难达成一致意见。

  (四)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相比商业银行发展移动支付有先天不足。一是客户群体方面。如今微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交工具,据腾讯公司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微信的用户月活跃量已经超过10亿人,上到六、七十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小学生,都在使用微信。微信支付是先有了用户群体,然后在平台上增加易于操作的红包和转账功能,人们在交往、娱乐中自然接受了这种支付方式。支付宝也是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离不开的淘宝购物平台。这和商业银行拿着复杂的产品说明去求客户使用形成鲜明的对比,主动接受与被动应对自然无法媲美。二是用户体验方面。长期以来,银行推出的产品习惯以流程设计为中心,而将客户的体验弱化。如手机银行支付,需要用户单独下载手机银行APP,为保证资金安全,每次登陆、支付均需要输入密码,操作较为繁琐;聚合支付,资金“T+1”到账,而且各银行会有不同限额。反观第三方支付机构,则始终强调用户体验,将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以支付宝为例,得益于淘宝庞大的市场规模,支付宝有大量的用户需求,但其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围绕支付功能不断打磨产品,丰富产品应用。从最初的生活缴费、转账理财,到后来的消费贷款、芝麻信用,再到如今的挂号就诊、共享单车等,凭借丰富的产品应用,不断增强用户黏性。同时其推出的产品,契合了互联网时代普惠金融的要求,使大量“长尾客户”也能轻松享受到基金理财、消费贷款等以往在银行只有优质客户才能享受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而很多银行的支付产品和应用,除了完成基本的支付功能,再无用武之地。

  推进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措施

  (一)统一收费标准。扫码支付、银行卡刷卡、POS收单、“云闪付”等各种支付方式,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支付机构,应该同类业务制定相同的收费标准,防止厚此薄彼,使其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

  (二)统一到账时间。支付机构和商业银行相同支付业务到账时间应该统一,要么都“T+1”“D+1”;要么都“S+0”或者“D+S”。

  (三)统一清算通道。各种支付方式应该统一并入中国银联、网联或未来成立的权威性清算组织。

  (四)统一缴纳准备金或备付金。支付市场参与主体应按一定比率向人民银行缴纳准备金或备付金,支付机构也不能例外,应适当控制支付机构资金池水深度,降低风险。

  (五)统一商业银行手机APP。商业银行应该在中国银联的组织协调下,尽快统一手机APP,实现入口单一化,操作简单化,功能完整化,提高竞争能力。


[上一篇] 中国科技投入占比最高的银行竟然是它

[下一篇] 我国金融科技发展领先全球 九大挑战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