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银行ATM跨行手续费“敢于”集体提价根在垄断


  • 来源:新华国际
  • 时间:2012-04-28
  • 人气:1778
  • 分类:服务品牌

  2010年8月,国内多家银行几乎在同一时间不约而同地将ATM跨行手续费每笔由2元提高到4元,引起消费者的诸多不满。尽管银监会近日紧急叫停银行违规项目收费,令此事暂时告一段落,但公众对银行此次做法的议论却仍在继续。日前,又有国内媒体报道称,部分银行网银的同城跨行转账业务提高了收费标准,而此次费用调整,很多用户都不知情。一方面是银行的收费项目越来越多,另外一方面却是银行的服务情况多年被人诟病。通过记者对境外银行的调查,在与境外同行的竞争中,中国多家大银行除了跻身世界500强彰显其实力,积极提升包括服务在内的竞争力更是当务之急。

  “敢于”集体提价根在垄断

  7月中旬,国有四大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银行在我国部分省份上调了跨行取款手续费,而银行业协会公开表示此举“合理”。收费项目决定一出,立即引起诸多消费者的不满。香港媒体报道称,有上海市民揶揄,“银行年年赚大钱却事事收费”,不合情不合理,“如此下去恐怕进入银行都要收门票”。也有人批评,银行在调高ATM跨行取款手续费时,并没有在ATM机贴上公告,有“悄悄加价”之嫌。

  西安交通大学金融系教授崔建军告诉《环球时报》称,跨行取款手续费提高意味着银行将增加收入,它们之所以敢集体提价,说明中国银行业具有垄断性。这几年,虽然诞生了不少银行,但竞争并不激烈,主要原因在于新诞生的银行市场份额小,覆盖面有限,网点少,很难具备抗衡四大行的竞争力。

  从2004年3月第一家银行宣布对银行卡收取10元年费开始,商业银行的“商”味就表现得越来越浓。几乎每年都有银行对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调整,6年间,银行客户先后经历了小额账户管理、跨行取款、短信服务、挂失、补卡等多项业务从免费到收费的过程。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银行业之所以会集体提价,与其商业化运作有很大关系。四大银行过去都是国有银行,2003年以来它们相继上市和改造后,它们的经营方针和发展方向已经完全发生改变,银行经营自负盈亏,其政府的银行的角色在逐渐替换,它们作为上市公司,要考虑利润成本和回报。

  香港《经济日报》在一篇文章中算了笔账,以ATM跨行取款费为例,一个可以发出2.21亿张卡的大型银行,调价后每年可多赚近亿元,这驱使其他银行跟风。

  国外银行也收费

  摩根大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称,中国的银行提价的做法可以理解,综观全球,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跨行服务都是收费的。当然,也有跨行取款不收手续费的国家,比如英国。

  在最近几年,全球各地的银行在销售投资产品,例如基金及保险等方面的收入持续萎缩,对盈利收入构成压力,都纷纷征收更多的服务费,把成本转嫁到存户身上。以美国为例,美银、富国及其他银行今年7月便研发新产品与服务收费,开始向存款客户收取费用,除非每月账户结余高于限定金额,新客户每月将要缴交12至15美元的月费。

  在日本,银行会对跨行取款的客户收取手续费,不过取款的时段不同,收费额度也不同。以日本三井住友银行为例,客户在营业时间持本行借记卡在本行ATM机取款时免费,而在非营业时间以及节假日取款时每笔收费105日元(约合8.26元人民币)。在韩国,各大银行对在ATM机上跨行取款客户收取的手续费一般为每笔1200韩元(约合7.2元人民币)。

  服务意识不及境外

  很多国家的和地区的银行业也在收费,以绝对额看,中国每笔4元的手续费还是低的,但国外的收费标准更细化,免费项目也多一些。以韩国为例,一些银行会根据客户等级以及取款时段,规定不同的收费标准,最优惠的为850韩元(约合5.1元人民币)。有的银行会提供每月若干次免费取款权限;有的银行则会相应减免手续费。客户在ATM机上跨行取款时,到最后一个步骤时,ATM机都会提示跨行取款需缴纳的费用,只有消费者同意支付,才会最终取到钱。

  此外,韩国的银行免费业务也比中国多,中国的一些收费项目在韩国都是没有的,如银行卡办理工本费、借记卡内最低额度的限制、年费等,相对来说韩国的银行更重服务性。比如说,有的韩国银行会每天派出专门的“行动出纳员”去没时间到银行进行存款的商户那里收款,替他们办理存款事项,而且这项服务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这些出纳员大都非常友善,许多商贩要存的钱里面,通常都有大量的零钱,有些又破又脏,点数和携带非常不方便,但行动出纳员会耐着性子帮你一一整理好,然后登记,出具存款发票给你。有些银行的“行动出纳员”还将业务扩展到上门替商贩们转账、贷款和缴税等。

  以记者的亲身感受,和国内许多嘈杂的银行办公大厅不同,在韩国,无论银行规模大小,营业网点大小,银行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都非常友善亲切。客户进门时,会听到银行人员热情欢迎的问候语,离开时也会听到希望再次光临的话语。当然,良好的待客之道也有当地客观条件的支持。在韩国的银行网点,一般人都不多,每次办理业务,最长的等待时间也就十分钟左右。

  在香港地区,当地银行的服务收费也比较合理。以开储蓄账户为例,账户每月平均结余少于指定金额,银行会收取服务费。不过银行也有豁免收费的条件,例如65岁的长者、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及领取援助金的存户等。

  在被问及为何中外银行业服务差别很大时,谭雅玲称,与中国银行业的定位有关。中国的银行本该是一个服务性行业,以客户和百姓的要求为标准,但现在很多银行的改革方向更多地在讲中国的模块、内部流程,脱离了客户和市场。

  此外,就银行自身来说,它们并没有真正针对服务展开竞争,四大行的市场份额占到了80%,这种垄断地位使得它们更容易盈利。中国的银行业竞争更多靠的是金融产品,它们的落脚点往往是往高端走,注重私人银行和VIP客户等,忽略了人口占大多数的低端客户,所以它们最基本的服务迟迟跟不上。

  综合竞争力亟待提高

  对中国的银行业而言,它们欠缺的还不仅仅是高品质的服务。近几年,多家银行年年跻身全球500强。美国《财富》杂志最新公布的2010年世界500强跨国企业中,中国有5家入选,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第87位)、中国建设银行(第116位)、中国农业银行(第141位)和中国交通银行(第440位)。文章称,中国银行业保持了高利润率。今年5家中国银行业500强平均利润率为24.4%,是同行业的3倍以上。另一方面,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农业银行上市。它们的上市获得了国外投资机构的积极追捧,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实力的肯定。

  然而,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它们的庞大实力却存在着巨大差距。香港《信报财经月刊》此前就曾撰文称,中国的银行制度与其他经济体尤其是欧美国家有极大的不同。笼统地说,中国银行业的内在竞争能力要弱很多,效率也肯定差很多。崔建军称,中国的银行经营的创新产品很少,商业银行主要的收入还是存贷利差,中间业务相对较差。中间业务带来的利润占到了欧美银行收入的30%-40%,甚至有些达到50%,而我国的中间业务收入不足10%。

  谭雅玲分析说,银行业竞争力差与中国的社会制度、文化环境和经营战略都有很大关系,中国过去强调的是国家的道德和义务,现在更多强调的是银行的业绩和市场利润,这两个本是互补的行为,但现在成了替换的行为。和欧美银行业相比,中国银行业太过急功近利,追求数量,一味地追求商业化,没有特色和优势,西方的银行根基比较扎实,从传统业务非常充实的情况下,向高端和现代走,而中国的银行传统业务并不扎实,又面临西方向更高级升级的阶段,这就使中国银行业的做法和对策显得缺乏根基。谭雅玲做了个简单的比喻,欧美处在研究生或博士生的金融时代,中国只是处在幼儿园或小学生的时代。“我们现在应该做好小学生需要做的作业,不是把小学生的作业放到研究生、博士生的层面上去做,这是我们的发展目标,但并非我们的现实选择。而我们现在把发展目标和现实选择混淆了。”


[上一篇] 汽车业的客户体验管理:体验关键时刻的实践

[下一篇] 企业如何制定合理的梯度忠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