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年均以2位数增幅高歌猛进的武汉寿险市场,去年如同一辆踩了刹车的汽车,虽然刹车声不算刺耳,但坐在“车”上的保险业内人士已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了强大的压力。曾经非常红火的寿险,因收益不再具有比较优势,连银行都不愿代卖。
昨日,湖北省保监局公布了去年全年湖北人寿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总规模排名靠前的10家寿险公司,有5家出现保费倒退。
2007年至去年,本地一家寿险公司的寿险业务一路高歌猛进,甚至创下年增长50%的奇迹。不过,这种高速的增长从2011年下半年便出现减速迹象,尤其是2012年一季度,开始出现罕见的负增长。接下来,二季度、三季度保费收入依然下滑,由于前三个季度“挖坑”太深,四季度扭亏无望,2012年全年的总保费收入下滑近一成。“2012年的日子的确不好过。”汉口一家大型寿险公司负责人昨日对记者说,他所在的公司寿险业务首次出现下滑,这让过惯了高增长日子的他颇为不适应。
感到压力的,几乎囊括了此间多家大型寿险公司。
根据湖北省保监局昨日公布的2012年湖北人寿保险公司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来看,总规模排名靠前的10家寿险公司,有5家出现保费下滑,其中排名前三的国寿股份、新华人寿和太保人寿均小幅下滑。
排在寿险业务第一位的国寿股份下滑金额最大,从2011年的111.3亿元下滑至107.3亿元,保费减少了4亿元。排在第二位的新华人寿从55亿元下滑至54.88亿元,保费微跌。第三名为太保人寿,从43.2下滑至41.8亿元。
记者发现,此次公布的20多家内资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85亿元,比2011年的377亿元,增长幅度不足3%,增长后劲明显乏力,这还是在新增加两家寿险公司的情况下所交的成绩单。
此次出现保费倒退的5家公司均为大型寿险公司,这5家总保费收入约占本地全年份额的60%以上,因此,整体拉低了湖北全年寿险保费增长速度。而去年保费增长的10多家公司,多是近年来保费规模较小的公司。
去年全国原保费收入1.55万亿元
湖北 533亿元跻身前十
昨日,中国保监会公布了2012年全国各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保险行业原保费收入合共有1.5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8%。其中,财产险原保费收入5330.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44%;寿险原保费收入1.0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8%。
其中,江苏省以1301亿元排第一,广东以1290亿元,山东以 967亿元分列2、3位,湖北以533亿元跻身前十。
保费收入“刹车”两大主因:
销售渠道受卡收益率诱惑不再
不仅是湖北,全国寿险规模都出现滞缓。市场排名居前的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太保人寿等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全部下降。即便是全年实现增长的中国平安,公告显示其上半年寿险增速急速萎缩,同比仅增4.4%,下半年增速才开始恢复。
导致保险公司经营收益缩水原因多重,既有外部制度变化,也有宏观环境等制约。
该人士介绍,寿险销售渠道包括银行邮政网点、营销员队伍、传统团体销售、电话和网络销售等4类。其中银行邮政网点是销售主渠道,占湖北省寿险销售来源的近七成,而该渠道销售受政策限制,直接导致寿险保费增长大幅减缓。
首先是之前扛起销售大梁的银行渠道“关闸”,2011年起,银监会、保监会连续下文,叫停保险公司人员在银行驻点卖保险,禁止驻点后,银行人员难以解释专业的保险条款,加之银行本身揽存需要,使银行销售渠道锐减。
记者从业内获得的数据可以看到,2012年全年,国寿、平安、太保、新华的银保新单全线下降,几乎可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其全年同比增幅分别为:-19%、-40%、-40%、-30%。
此外,寿险产品收益同比银行理财产品失去竞争力,也导致寿险销售遇阻。
据了解,目前保险公司在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正从以前的3年、5年期交转变为5年以上的期交产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产品的销售难度。分红险交费期限,一般都在5年以上,而同期银行存款基准利率达4.75%,而实际销售的主打产品,3年至5年平均收益也才4%左右。据了解,目前湖北寿险产品中,分红险占一半以上。
“目前已没有银保产品销售了。”昨日,记者在银行扎堆的武昌水果湖六七家银行了解到,除了两家银行在销售仅有的两款银保产品外,其余银行都不再代售保险产品了。
这是武汉寿险市场退潮的一朵“浪花”。
[上一篇] 300多万保险营销大军谋混业 基金销售队伍扩编在即
[下一篇] 2012保险之“最”:营销员体制改革最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