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培训向资讯服务方向发展


  • 来源:上海金融新闻网
  • 时间:2013-03-18
  • 人气:332
  • 分类:热点资讯

    2012年,在宏观经济整体放缓的背景下,银行业培训市场发展如何?整体培训市场需求如何?受市场变化的影响,银行业的培训又有哪些变化?未来银行培训市场会向什么趋势发展?日前,上海明鸿中小银行培训中心名誉主任朱耀明、主任朱立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上海金融报》:从去年的银行业培训市场来看,银行业的培训需求怎样?是否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

     朱耀明:没有受到影响,2011年我们给全国中小银行所做的培训项目一共是334个,而去年我们做的银行培训项目为450个,增加了40%。另外,以往我们所办的培训班大概只培训6、7天左右,但去年有的培训班的时间延长到3、4个月。

    《上海金融报》:银行培训需求增长如此之快,其原因是什么?

     朱耀明:目前,中小银行也就是村镇银行、农商行的人才现状是,跨专业从各个学校录用大学毕业生,他们都很优秀,所学专业要么是工科专业,要么是经济管理专业,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银行业务。即使是被录用的金融专业毕业的学生,也缺乏实际经验,所以,这些中小银行有很强烈的培训需求。

    另外,近几年银行业发展很快,绝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在异地开办支行,跨区域经营。比如宁波商业银行成立仅一年多存款规模就达到100多个亿,但却遇到很大的人才瓶颈。所以,银行也越来越意识到走“挖人”这条路行不通。挖行长可以,但是对于中层干部,在偏远的地区是没有人才可以挖的,所以需要转过来走自己培养这条路。

     朱立:银行培训市场之所以增长如此之快,还是由于形势的需要。目前中国应该算一个金融大国,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不是一个金融强国。比如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反映在金融从业人员的数量上还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更别说中国的其他地方,如二、三线城市等。

     美国社区银行总的数量是4000多家,而中国如果把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定位为社区银行,那么农信社有3000多家,村镇银行不到1000家,距离美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况且中国的农信社中,有些农商行已经规模较大了,不再是社区银行。

     所以,今后金融机构的数量还会有增长,金融从业人员也要不断地增多,人才培训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除了形势的需要以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导致了培训需求的增加。过去10年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黄金10年,尤其是小银行的发展势头更猛。但2008年-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而2011年-2012年受中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整个银行业的发展势头是趋紧的。从这个角度讲,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银行越来越意识到,员工培训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经营水平、管理水平、风险管控的水平的重要性。以往银行如果存在问题,只是听一下了解一下先进的方法,但不急于去改善,一样可以赚钱。但现在遇到问题必须要着手去解决,甚至有些问题必须要专家帮他实实在在地解决。所以银行难在改变,但也赢在改变。

    《上海金融报》:目前,银行业培训的特点是什么?

     朱耀明:银行的人才培训要有针对性。不仅要分岗位、分专业,更要分级别培训。比如对于客户经理来说,初级培训的内容是银行的法律基础知识、一般信贷的基础知识、能看懂企业报表;中级培训的内容是银行信贷中的法律问题、企业的报表阅读分析;而高级的客户经理需要培训的内容是客户的信用分析、会计舞弊财务报表的识别等等。

    《上海金融报》:中小银行培训和大银行培训相比,有什么不同?

    朱立:中小银行的培训,体现了其业务发展的特点。小银行首先要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所以在培训上要求短期的回报明显一些,也就是说重点岗位、重点的知识技能领域是他们优先考虑的培训,培训重点在可以创造效益的岗位上,还没有达到按照员工的学习兴趣而进行培训的程度。但大银行可能已经解决了自己的生存问题,所以在巩固现状的情况下,考虑更多的是企业文化的发展和质量,或者考虑本区域以外的问题,比如国际化发展、跨区域经营等。所以在对自己员工进行培训的时候,大银行考虑的是需要员工更有忠诚度和凝聚力,在文化以及员工的个人修养上进行培训;此外,由于业务触角更大,除了传统的信贷业务以外,大银行考虑多做中间业务、电子银行投行业务,因此对其人才的培训也要增加这些内容。再比如在网点的经营管理上,小银行还在做基础的网点形象、硬件、服务营销等,而大银行可能更多考虑网点是否可以更个性化,电子化程度是否可以更高一些。两者在网点转型培训的要求上有很大的不同。

    《上海金融报》:目前银行培训市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朱耀明:现在,银行培训的趋势越来越向着资讯服务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培训和咨询服务结合,形成综合的服务规划。比如,为银行做国际事务培训、十二五的战略规划、绩效考评、薪酬制度设计等,这一整套下来,不仅仅是为银行在做培训,甚至在帮他们出谋划策。去年,我们还为一家银行完成了贷款业务手册的编制。现在银行的贷款文件特别多,贷款的操作环节也特别多,新员工常觉得无所适从,我们就按照银监会及国家法律的规划,把贷款手册系统化、具体化。

    《上海金融报》:您对银行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何建议?

    朱立:我认为,银行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培训体系。大银行和小银行有所不同,比如招商银行有招银大学,但企业大学并不适合所有的银行。有的银行成立自己的培训中心作为过渡,但只能满足自己的内部审视及分行处级以上干部的培训,大规模的基础培训对于培训中心来说非常饱和,而且规范化、模式化的培训课程体系设置也不见得跟得上新的市场变化,个性化的培训需求没办法得到满足。

     此外,在人才的培养认识上要有所提升。有些培训中心只是执行单位,没有对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及中长期的计划,更多充当的是领导意愿的执行者。而人事部门又只关心人才的招聘录用和薪资福利。所以银行中做培训岗位的人也需要更多的沟通与交流。 


[上一篇] 券商佣金同盟瓦解喜忧参半 营业部转型开启

[下一篇] 市场变革期的战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