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仿巴菲特,开拓资本管理和保险业务将是复星国际未来20年发展的主要路线
“近期要和巴菲特吃饭,我在担忧问什么问题,还没想好。也不知道巴菲特会问什么。”在昨日复星国际(656.HK)的财报发布会上,首席执行官梁信军自曝将与巴菲特会面。听得出,梁信军对这次见面既有期许也有紧张。这不奇怪,复星国际的发展始终被视为“巴菲特的中国门徒”,而其在财报发布会上公布的10年资产管理+10年保险的20年发展蓝图,更几乎是复制了巴菲特的发展历程。
未来10年:资本管理业务为核心
“复星的资本管理业务规模上去了,去年有了6100万元利润。这将是复星国际未来10年的核心业务,利用股权杠杆来进行投资。”在经历了产业经营和投资两大阶段后,梁信军认为未来10年复星国际的重心将是资本管理业务。
诞生于1992年的复星国际,最初以产业运营为主业,目前旗下已经包括复地集团、复星医药(600196,股吧)、海南矿业和南京南钢四大控股公司,2012年为集团带来24.19亿元利润。而2000年切入投资业务,包括分众、民生银行(600016,股吧)、FolliFollie等投资在2012年也为复星国际带来了20.06亿元的利润。
如何降低投资风险,复星国际选择了资本管理这条道路。截至2012年复星旗下的投资基金合计管理了166.6亿元资金,其中仅30.88亿元本金来自复星自有资金,借此获得了4.4倍的资金杠杆,在通过管理费和表现费分享这部分投资收益的同时,却无需承担亏损的风险。2012年,资本管理业务为复星国际带来了3.47亿元收入,其中管理费为2.73亿元,开发管理费为0.702亿元,而表现费为340万元。暂时而言,比率相对固定的管理费用仍是收入大头,但伴随未来投资收益逐步实现,表现费不断提高,资本管理业务的收入将有望快速增长。
利用资产管理杠杆获得高收益,这恰恰是股神巴菲特在入股伯尔希克哈撒韦之前的盈利模式。巴菲特26岁时总资产17.4万美元,通过设立合伙人公司,收取4%收益之上50%的表现费,巴菲特10年间资产就增值至900万美元。10年50倍的财富增值速度,固然有赖于高超的投资技巧,更重要的则是资产管理的杠杆效用。
之后10年:保险将成复星主要形态
入主伯尔希克哈撒韦,通过财产险和再保险公司获得数百亿美元零成本浮存金用于投资者,这是股神巴菲特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投资模式。
而在2012年,复星国际也终于完成了在保险业的布局,去年9月成立持股50%的复星保德信人寿以及去年12月成立控股85.1%的鼎睿再保险,再加上较早前就持有19.9%股权的永安财险,财险+寿险+再保险,复星国际保险业务三驾马车终于齐全。“保险将是复星国际未来10年后到20年间的主要形态。”梁信军这样定义保险业务在复星国际战略发展中的位置。
虽然有了保险公司,但却放眼10年后,无疑这代表了复星国际对保险业务的理性审视。虽然三驾马车牌照齐全,但距离业务成型仍有相当距离。永安财险虽然2012年已经实现70.25亿元保费收入和1.817亿元利润,但由于监管限制,短期内复星国际19.9%的持股比例已经触及上限,如此低的持股比例,无论掌控力还是对复星集团净利润的贡献显然有限。至于寿险业务,在已有的合资寿险公司中,能在开业7-8年实现盈利的已属佼佼者,不乏开业10年仍不盈利反而还需要股东注资的情况,复星保德信的前景仍是未知数。
在香港注册,资本金达5.5亿美元的鼎睿再保险以香港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和较高的持股比例,也许将成为复星国际保险架构下短期最大的看点对于这一预测,梁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此表示认同。“财产险和再保险业务久期短,业务积累比较快,尤其再保险在风险控制下,增速可以超过产险,但增长是线性的。寿险增长有加速度,有累加效应。短期内,线性增长是主要的。”梁信军这样看待复星国际保险业务的短期发展顺序。当然若估值合理规模合适的公司,他表示也会考虑并购。
提高透明度提振股价
2012年全年,复星国际实现净利润人民币37.0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9%,对于这份财报以及未来20年的规划蓝图,资本市场显然反应正面。昨日复星国际股价大涨9.78%以5.39港元报收,约合4.32元人民币。
不过,复星国际的管理层对此显然并不满意仅以2012年末的账面值,复星国际每股就价值5.48元,若持有上市股权以市值计算的NPV值更高达6.7元,复星国际股价大幅折价。“回购和大股东增持复星国际都做不到”,由于复星国际控股股权逼近80%上限,梁信军遗憾地指出,普通公司最常用提振股价形式并不适用于复星国际,“我们把股价管理列入考核,未来将增加透明度,加大对投资、保险、资产管理业务的透明度。用转型成果来证明复星国际的价值”。
[上一篇] 险企抢市场,战场转至网络
[下一篇] 用多渠道联络与人力资源优化相结合改善客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