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交战互联网金融:“门外汉”的银行梦


  • 来源:21世纪网
  • 时间:2013-10-29
  • 人气:484
  • 分类:行业新闻

    10月9日晚间,阿里巴巴以11.8亿认购天弘基金51%股权,再为上市及发展互联网金融发力蓄势。

    除了阿里巴巴之外,一大群互联网公司都在往互联网金融方向大步走,包括腾讯、360、小米、新浪、京东、苏宁、国美、慧聪网、百度都在尝试把自己的线上流量进行变现——设立小贷、保险公司、携手基金公司开展网上直销、筹办民营银行、试水券商类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等。

    21世纪网注意到,在互联网金融军团中,电商企业俨然成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如果说价格战、物流战是过去电商企业“赢眼球”的短期市场行为,那么如今,电商行业的竞争正把苗头指向了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全供应链领域。

    “余额宝”“百付宝”“活期宝”……互联网金融的脚步在走近,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到来,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的铁饭碗有望被打破。

    互联网金融生态圈正在形成

    按温州金融办主任張震宇的统计口径,在金改热土温州,已有约530亿元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其中200亿进入了银行业。“我们目前正在等待银监会的实施细则,我个人认为只差临门一脚了。”

    530亿民间资本进入温州金融业,数十家企业蜂拥民营银行,传统银行试水电商业务,这意味着由余额宝带来的互联网金融热潮,开始引起传统银行业的集体警觉。

    央行在今年货币政策报告第二期已经正式提出“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也提到了互联网金融和中国金融未来发展的关系。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生态系统正在形成,主要玩家包括传统金融机构、电商阵营企业、互联网企业、第三方支付机构、P2P网贷、金融搜索平台、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及新兴公司(如众筹模式)IT公司等。

    第一,以支付宝、Pay-pal为代表的第三方及移动支付正分流银行传统汇转业务;

    第二,电商侵蚀金融,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苏宁、京东、慧聪、盛大互联网巨头涉水电商小贷,拟组建民营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步步为营;

    第三,资本扎堆捧红P2P,陆金所、融360、拍拍贷、好贷网、新新贷等网络小额信贷来势凶猛;

    第四,BAT全面冲击传统金融。国内互联网公司中,BAT三大互联网巨头均已获得支付牌照,此外新浪、网易、盛大也都推出了自己的支付工具。

    第五,传统银行积极应变,依赖信用卡商城和线下商家资源,大力发展自有电商平台。

   

    即将涉足民营银行的企业分三大阵营,互联网型企业、电商型企业,传统实业类企业,他们在业务上各有所长,尤其是电商企业,拥有一定的用户群和品牌效应,有可能会对传统银行和金融机构造成立体化的分流。

    在金融业改革的大背景下,民营银行成为市场的热点。温州金融办主任张震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便透露,“以温州为例,已有约530亿元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其中200亿进入了银行业。”

    今年以来,申请或有计划申请筹办民营银行的上市公司或其大股东已达27家,且数字仍在不断增长中。

    目前,阿里、腾讯、苏宁三大电商,近期纷纷传出筹划成立网络银行的消息,并均已向监管部门递交了银行牌照申请,消息称,最快等到11月,由银监会牵头、央行和国家工商总局参与起草的民营银行的实施细节将会被敲定。

     电商小贷争夺战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六大方向:第三方支付、P2P借贷、互联网整合销售金融产品(即余额宝模式)、阿里小贷模式、众筹融资、互联网货币。在这6种模式中,阿里系占了半壁江山。


[上一篇] 数据是互联网金融核心

[下一篇] 券商四大模式探路互联网金融 面临被抢食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