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互联网金融的思维定势


  • 来源:金融时报
  • 作者:张文汇
  • 时间:2014-08-11
  • 人气:280
  • 分类:热点资讯

    2013年以来,中国金融业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当属互联网金融的强势崛起。迅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不仅冲击了传统金融模式与金融业态,而且对现行的“一行三会”这一金融监管框架构成了挑战。一时间,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业界、学界以及监管当局关注的焦点。目前,大多数研究和争论聚焦在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以及相应的监管方面。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生事物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风险,当前对互联网金融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不应囿于传统的“创新-风险-监管”这一思维定势,还是应该多从如何规范健康发展的角度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规范行业竞争、制定行业标准以及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是当下互联网金融应当关注和解决的三个重要问题。

    首先,规范行业竞争,维护公平有效的市场环境。由于互联网金融模式具有显著的网络外部性,因此用户规模至关重要。厂商只有尽快扩大用户规模,在最短的时间内突破临界容量(指能够达到并维持市场均衡的最低网络规模),才能够获得规模经济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而扩张速度较慢的厂商的市场份额最终将会很低,甚至被市场淘汰。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企业在制定市场竞争策略时往往不惜违背公平竞争的原则而追求用户规模的快速扩张。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暴露出了这一问题。以互联网货币基金销售平台为例,众所周知,货币市场基金以高安全性和高流动性著称,其收益率仅略高于同期储蓄存款收益率。然而,2013年下半年以来,众多互联网货币基金产品纷纷给出了明显高于同期货币市场收益率的预期收益率,这一行为无疑有诱导消费者和通过价格战扩大用户规模之嫌。另一个突出的例子是,2014年初,阿里巴巴和腾讯为了争夺在网络打车这一新兴的移动支付领域的主导权,而直接采取价格补贴的方式进行激烈的竞争。据不完全统计,两家公司先后投入了数亿元资金进行价格补贴,这一惨烈的价格战最终以这两家公司的打车软件几乎全面占领网络打车市场而告终。当前的司法框架尚无法对这一行为是否涉嫌恶性竞争进行界定。显然,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竞争,维护市场环境的公平有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其次,制定行业标准,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国外学术界对网络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以及美欧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实践表明,网络时代的竞争更多的是行业标准之争,规范、统一的行业标准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以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第三方支付业务为例,目前,中国有250余家有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但各家公司所使用的技术手段、标准以及流程却各不相同。技术标准的不统一不仅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发展,而且也为风险管理与审慎监管留下了隐患。2013年以来,随着技术手段的成熟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支付这一新兴的网络支付模式得到了迅速发展。以二维码支付、微信支付、淘宝钱包以及网络信用卡等为代表的移动支付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当前大多数移动支付业务均依托于传统的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系统,而后者从传统的金融安全观出发,认为这一新兴的网络支付业务在客户信息认证以及网络安全方面存在隐患,因此出于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的考虑,纷纷对移动支付业务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性措施(例如为一次性和单日或单月转账金额进行限制),而各家银行所采取的限制措施又各不相同。显然,这需要金融当局或者相关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确定移动支付业务的便捷性与安全性的边界。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各方在统一的规则下开展公平、有序、良性的竞争,从而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与这一轮互联网金融发展热潮相伴的,是以大数据和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成熟与普及。随着传统金融行业的信息化升级改造进程的加快以及各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新型网络金融模式的兴起,金融网络安全和金融消费者保护逐渐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以及智能支付终端的普及,使得客户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变得极为便利。一方面,厂商能够通过数据挖掘等大数据技术进行更为精准、主动的产品研发、市场推广以及业务模式创新,从而极大地提高运作效率(如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阿里小贷”);而另一方面,庞大的客户信息数据的维护也成为一个不小的挑战。网络世界并非太平盛世,如何维护网络安全,是一个需要监管当局和有关各方共同考量、协同推进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对于处于弱势的个人金融消费者而言,近年来日益高发的针对个人消费者的网络犯罪(如信用卡犯罪、窃取和贩卖个人信息以及非法入侵个人移动终端等等)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和资金安全,如何在网络金融时代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利益,是摆在金融当局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上一篇] 蔡丽凤:财富管理是跑马拉松 要为客户提供终生服务

[下一篇]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