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倒逼商业银行改革转型


  •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作者:陈煌生
  • 时间:2014-08-27
  • 人气:301
  • 分类:热点资讯

    2012年被国内业界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借助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来实现资金融通、资金支付及信息中介等业务,谢平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2012)中认为其“是不同于商业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的新融资模式”。它不依赖于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等金融中介进行资本的流转,而是依靠互联网技术作为金融中介。其核心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来尝试脱离传统金融中介在资金配置中的影响,冲击着传统金融机构在资金融通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起因、模式及优势

    (一)起因。从2009年开始,淘宝开始引入和推动“双十一”网上营销活动,历经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每年年末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活动。2012年“双十一”当天的交易规模达到191亿元,刺激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更多支付宝用户和支付宝上的大量交易额,而支付宝所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就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我国居民财富保值增值需求趋旺,弱势群体的融资需求受抑制和商业银行根本性创新不足等原因给互联网金融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熟悉互联网的年轻一代已逐渐成为社会主流,网络用户群庞大。2012年,我国网民5.64亿,网上银行、网上支付用户2.21亿,渗透率分别为39.3%和39.1%;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8.1万亿元,其中网络购物突破万亿大关,网购率为42.9%,网络广告收入达753.1亿元。所有这些都为互联网金融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2年以来,阿里小贷异军突起、互联网巨头开始试水互联网金融、P2P网络借贷数量激增、10家较大的商业银行分别开设网上综合商城等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网络银行、金融理财产品网络销售、第三方支付、网络保险销售以及网络小额贷款等多种形式的互联网金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社会资金供需双方提供了直接匹配平台。

    (二)模式。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已经出现一些极具竞争力的产品,以阿里巴巴公司旗下的支付宝、余额宝和阿里金融为例。

    1.第三方支付模式。支付宝使用了“第三方担保交易模式”,由网络买方将货款打到支付宝账户,由支付宝向网络卖方通知发货,买方收到商品并确认后指令支付宝将货款付于卖方,至此完成一笔网络交易。截至2013年底的数据显示,支付宝单日交易笔数峰值达到1.88亿笔,其中,移动支付单日交易笔数峰值达到4518万笔,移动支付单日交易额峰值达到113亿元人民币。从运营模式和用户积累来看,主要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依附于自营C2C、B2C电商网站而且能够提供担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模式;第二类是以汇付天下、易宝支付、快钱、拉卡拉等为代表的独立于电商网站的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

    2.平台理财增值模式。余额宝是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为个人用户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余额宝于2013年6月13日正式上线,至2014年3月31日,余额宝资金规模已达5431亿元,用户数量目前已超过1亿户。

    3.大数据金融模式。阿里金融是阿里巴巴公司旗下的独立事业部门,主要针对个人创业者、小微企业等提供小额贷款等业务。目前,阿里金融已经设立了阿里贷款业务部门和淘宝贷款业务部门,分别针对P2P平台上的小微企业和淘宝、天猫平台上的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并推出了淘宝信用贷款、淘宝订单贷款、阿里信用贷款等小微信贷产品。截至2012年年底,阿里金融已经累计为约20万家小微企业提供了融资服务,户均贷款6.7万元,成为小贷领域的一匹黑马。

    (三)优势。尽管我国互联网金融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其发展的路径也还具有不确定性,但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具有如下优势:

    1.成本低。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双方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自主地完成信息筛选、供求匹配、资金定价和交易,不需要传统的金融中介,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通过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运用,金融机构可以减少开设物理营业网点从而降低资本金投入和日常运营成本。而金融需求者在开放透明的互联网平台上可以快速地找到适合自身偏好的金融产品,这种模式减小了信息不对称,为用户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收益。

    2.效率高。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处理,其操作流程是完全标准化的,客户在家通过电脑就能办理业务而不需要在银行网点排队等候,并且通过网络处理金融业务的速度更快,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例如,阿里小额贷款依靠电子商务平台积累的信用数据库,通过挖掘和分析用户数据,引入模型进行风险分析和资信评估,这种技术效率极高,该平台对申请贷款的商户从受理申请到发放贷款只需要很短的时间,这大大提高了资金融通的效率。

    3.覆盖广。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更直接、更广泛地搜索自己需要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而不用局限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域上。另外,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客户群以小微企业为主,这部分客户是很多传统金融机构所忽视的服务对象。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有利于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4.短频快。在大数据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下,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之前,个人的信用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和挖掘。现在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公司通过海量规模、海量交易、海量数额,使个人信息和信用数据得到了充分的分析和流通。现在对信用数据关注的重点也由交易拓宽到了数据的维度、广度和宽度。对于小微企业,由大数据支持的互联网金融无疑是它们融资的福音。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适应了“大数据”时代客户群体消费和融资需求的改变,提供了理财新途径,促进了民间金融的阳光化、规范化。但因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弱化了传统金融中介的作用,并加速了金融脱媒。

    (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兴起对商业银行存款的影响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兴起,为客户提供了新的资金划转平台。以支付宝沉淀存款为例,目前支付宝日均沉淀资金已达约100亿元。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特有的延迟支付功能,用户通过其结算的资金会部分沉淀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随着第三方支付逐步向线下延伸和大额支付领域扩展,资金沉淀规模将显著扩大。虽然第三方支付平台资金最终会通过各种形式回流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存款来源总量不会受到影响,但必将对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形成分流,影响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同时,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高速发展,其业务逐步向代理保险、代理基金等领域拓展,向客户提供预期收益可能超过银行定期存款、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且远高于银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这对客户持有的以投资目的为主的定期存款形成分流和竞争。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0月,我国居民人民币存款减少8967万元;2014年4月,居民人民币存款减少1.23万亿元。

    (二)余额宝等网上理财工具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包括理财产品销售、担保、承诺、交易、咨询等。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和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利差不断缩小,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盈利来源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速发展,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直接挤压商业银行的结算、代理收付等业务。与商业银行的网上支付相比,第三方支付价格更加低廉甚至部分支付业务是免费的,在操作上更加便捷,而且第三方支付可以提供延迟支付的功能,更容易吸引消费者来使用。这一系列优势会对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造成冲击。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铺设POS机网络以及线下收单、现金充值等代收付费业务,已经开始将资源优势扩展到了线下,与商业银行在线下业务上形成了新的竞争。二是互联网金融逐渐向代理销售基金、理财产品和保险等金融领域渗透。目前,已有数十家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获得了代理销售基金的资格,阿里巴巴全面涉足布局金融领域,涵盖支付、小贷、担保及保险,并代售基金、保险等传统银行代理业务;宜信则从网贷中介,经历了第三方理财再到财富管理的发展之路,现已获得保险和基金代销牌照,服务内容涉及保险、股权投资、信托等领域。这些公司通过较低的销售费用与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上展开了竞争。三是互联网金融会改变金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京东商城、苏宁易购、淘宝网等网上购物平台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互联网来购买商品,由此逐步形成的网络购物和网上支付习惯会减少消费者对持有现金和商业银行柜台服务的依赖。同时,互联网金融尊重客户体验、强调交互式营销、主张平台开放,运作模式上更注重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核心技术的深度整合,为客户提供灵活性产品。如:第三方支付的所有创新无一不是为更加方便地为客户服务。对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以物理网点为主阵地”的传统经营模式影响很大。

    (三)网络贷款对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影响

    相比商业银行,互联网公司在处理信息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针对小微企业在融资需求上具有“短、频、快”的特点,设计互联网贷款流程和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争夺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市场中的份额。以人人贷、宜信为代表的P2P网络借贷平台,比较活跃的有几百家,实现了小额资金投资理财欲望与小额借款者融资困境的直接匹配,成为互联网直接融资模式的雏形。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新型贷款模式,创造“小贷+平台”融资模式,直接向供应链融资、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等领域扩张,提供“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淘宝贷款从贷款申请到放款仅需3分钟时间,它将大数据分析运用于金融行业的风险评估,将更多维度、更多种类的数据纳入客户风险评估的数据建模,在客户申请贷款时最大限度地缩短风险评估所需的时间,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的效率和规模优势。随着信用信息的联网公开共享,贷前审查评估、担保、交易竞价和贷后管理等专业性业务的产生及发展,互联网金融可通过整合担保线下金融服务公司等方式,凭借强大的信息搜索和处理能力,更加有效地判断客户的资信水平。资金供给者可依靠这些信息直接与借款人进行交易,从而降低了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进行交易的资金成本。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金融媒介将从持有资金的运作模式向持有信息的运作模式转变,进而改变银行的收益结构。

    (四)金融脱媒使商业银行的管理难度加大

    2012年中国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3.84万亿元,其中第三方支付占八成;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 1200亿元,同比增长151.2%,这些都已经改变了商业银行主导资金支付中介的格局。同时,金融脱媒使商业银行优质客户对贷款的依赖程度降低,客户在与银行交往的过程中选择的空间在扩大,对商业银行客户服务以及产品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商业银行为了确保盈利水平不得不更多涉及高风险业务,更多运用利率、汇率等具有敏感性的金融工具,因此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管理难度将会加大。

    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的商业银行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借鉴国内外互联网公司和国际银行业的成功经验,加快改革创新,加快转变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理念,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以更低廉的运营成本、更灵活的经营方式为客户提供更优质和更广泛的金融服务。

    (一)加快改革传统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要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做好“业务上升”和“机构下沉”两篇文章。一方面,要加快自身的互联网化进程,大力推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新兴业务建设,积极探索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模式和渠道,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开发、应用适合用户特点的电子银行业务产品,不能简单地将传统银行业务平移、复制到网上来,而要通过重组内部组织构架,推行扁平化管理,降低交易成本,拓展基础客户,构建更加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要推动网点机构下乡镇、进社区,开设金融便利店、金融超市等,发展普惠金融,延伸服务触角,做好金融薄弱领域的服务工作,深化金融服务的网络化,解决商业银行便利性相对不足、营运成本较高等问题。同时,要主动迎合“P2P不能搞资金池”、“在途资金和投资要由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托管”等监管思路,积极创造条件,承办资金托管业务,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和收入渠道。

    (二)更加注重客户体验与融合

    商业银行要建立客户体验指数,扩大用户线上线下体验与参与。线上部分,通过互联网提高渠道的便捷性,突破金融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提供一点接入、全程响应的智能化服务,由此可节省人力与机器维护的成本,以进一步增强自身竞争优势。同时还要敏锐洞察和引领客户需求,增强互联网经营中产品及服务的多样性,提升和改善客户体验,增强客户黏性。线下部分,通过重塑业务流程和绩效导向,加大网点客户经理和临柜员工对客户柜面交易向网银等电子渠道迁移的引导考核力度,提升客户体验和交易活跃度,满足客户的个性化、专业化需求。并注重整合物理网点,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使其朝着特色化方向发展,主要承办无法在互联网快捷办理的业务。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线上线下服务的融合。

    (三)高度重视大数据技术应用

    商业银行要利用自身的传统优势,加强与税务、司法、工商、海关等部门共享、互换数据,完善银行自身的数据库,有管理地开放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严守客户的隐私。同时,要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化整合现有的金融数据体系,打破过去因果关系的数据分析思路,更多注重不同类型、不同种类和不同来源的数据与业务机会的关联性,深层次地挖掘提取数据信息,加强对不同信息的提取与综合处理能力,以此发现深层次的业务发展规律,促进业务发展,提升竞争能力。

    (四)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

    互联网金融市场是基础、技术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商业银行特别是地方法人的城市商业银行一定要改变以往“被动投入”、“项目建设滞后”、“补丁式开发”和“忽视维护”等陈规陋习,深刻吸取近期发生的国内某城商行主机设备7年不购买维保,造成宕机37小时的惨痛教训。加大科技信息系统开发建设、运行维护的投入力度,借鉴国内外互联网公司和银行业的成功经验,更多地关注互联网新技术和模式在银行业的开发运用,更多地关注系统维护和安全运行,以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同时,要积极化解互联网技术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的不利影响,必须真正从战略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前瞻性规划,制度性储备,从薪酬保障、专项奖励、股权激励、培训深造等方面,为其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鼓励科技创新与应用。要立足长远,重视培养兼具专业知识与金融综合能力并掌握信息技术的综合性人才,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上一篇] 英特尔:拓展软件生态系统 推动用户体验创新

[下一篇] 人保财险: 多样车险服务 优化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