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APP浏览产品需要输入手机号 消费者有顾虑


  • 来源:证券日报
  • 作者:冷翠华
  • 时间:2015-09-10
  • 人气:254
  • 分类:热点资讯

  多数险企移动营销平台可提供投保或跳转功能,但信息泄露等风险影响用户体验,流量提升缺乏有效创新。

  继在电脑端推出险企的官方网上商城,以及和第三方网销平台合作开展电销业务之外,通过移动平台进行保险营销也已形成遍地开花之势。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在各种订阅号、服务号数量成百上千,各种APP扎堆推出的背景下,险企推动移动营销还面临两大痛点:体验和流量。

  值得一提的是,消费者浏览部分险企的保险APP时,需要输入手机号码,给消费者带来顾虑。

  48家寿险公司开展网销

  《证券日报》记者和一位业内人士进行的联合调研显示,目前我国75家寿险公司中已经有48家开通了移动互联网销售功能,占寿险公司总量的64%,同时还有不少寿险公司正在进行移动互联网销售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线赠险、在线销售是移动营销平台主要的两大功能,涉及的具体险种主要包括意外险、旅行险、理财险和车险。从产品种类上看,与险企在电脑端推出的产品没有明显区别。

  从投保流程上看,部分险企实现了消费者直接在微信页面进行在线支付购买的功能,而大部分险企只提供了浏览和跳转功能,消费者需跳转到微商城页面或者第三方网销平台页面之后,再进行支付购买。

  “在电脑端推动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之后,移动营销端无疑是诸多险企希望抢占的下一个山头。”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不过,在保险移动营销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局面也显得比较混乱。在微信平台一搜索,相关险企的服务号、订阅号繁杂众多,看得人眼花缭乱。“不少公司旗下有多个服务号、订阅号,账号主体一样,功能定位类似,缺乏管理,消费者很难分清楚,也不可能全部关注。”记者不完全统计,有的险企各分支机构共开通了300余个微信平台。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寿险公司开发了APP,也拥有各种功能。据统计,截至目前,75家寿险公司中已经有21家公司开发了多个APP。很多险企旗下的各个服务号、订阅号以及APP在功能上有重复也有不同,但消费者不可能同时关注。

  流量问题制约网销

  尽管在移动互联领域,险企的触网面已经不小,但传统行业的转型并非易事,目前,保险与互联网的结合依旧停留在浅层,移动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还存在体验不够好、提升流量缺手段两大痛点问题有待解决。

  在用户体验方面,部分险企的服务号、订阅号在用户尝试浏览产品信息时设置障碍。例如,在某寿险公司一主打产品查询和销售的服务号上,其主页面有“保险商城”、“我的账户”、“微服务”3个栏目,但在点击保险商城的热销产品欲查看详情时,消费者却被要求先进行账号绑定,需要输入密码和手机号码。“只是浏览产品信息,就要求输入手机号,我直接就放弃了。”消费者王女士表示,而她对信息泄露的担心正是诸多消费者普遍的顾虑。

  同时,险企的移动互联网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仍然比较类似,即进行陈列式销售。“把产品往网页上一放,消费者你来买吧!但实际上保险的主动消费特征较弱。”清华大学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中心执行主任陈秉正表示。“今年上半年,保险的网销数据已经与去年全年的数据相当,但这还不能说明互联网保险发展迅速。”他直言,目前的数据增长主要体现了互联网作为一种销售渠道对销售的贡献,而并非互联网给保险带来的创新性改变。“保险是一种先付费再享受服务的特殊产品,如何让消费者在付费时打消顾虑,是险企发展互联网保险时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而在处于实践一线的某险企内部人士看来,流量问题是制约移动营销的一大痛点。“无论是电脑端还是移动端,我们都面临着流量太小的考验。”他表示,不少险企的移动平台只是为第三方网销平台增加了一个跳转接口,消费者从险企的服务号、订阅号点击产品之后就会跳转到第三方网销平台,这也很能说明问题。他认为,如何抓住并用好互联网的特点,通过创新手法使互联网和保险深度结合,提升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流量,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上一篇] 银行业新常态下五方向全面转型要因地制宜

[下一篇] 巨头再烧1亿抢互联网代驾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