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服务开启现代服务业新征途


  • 来源:百度百家
  • 时间:2016-09-22
  • 分类:服务

        “十二五”末,我国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50%,中国经济加速向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转型,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优化升级的主动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加速对服务业全面渗透,引发服务业的组织形式、商业模式、服务方式等深刻变革,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网络物流、网络零售等新兴服务业态如雨后春笋,呈爆发增长态势。在国家“供给侧改革”、“互联网+”、“扩大服务型消费”、“推进制造服务化”等政策的强力推动下,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支撑的智慧服务业迅速崛起,已逐渐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双引擎。

    一、智慧服务业——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

    智慧服务业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网络信息技术为基本要素和基础支撑,以信息技术与服务业各领域深度融合应用为主线,通过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应用,向社会提供的以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潜力、高智力密集为特征的服务业态。智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和升级延续,它既包括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信息经济发展而催生的各类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信息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

    智慧服务业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推动服务业重构变革与创新,不断孕育催生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培育新的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新机遇;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持续推动工业设计、商务服务、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生产和生活性服务改造升级,促进产业价值链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节攀升,提升经济运行水平和效率。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在国际上还处于相对较低水平,随着世界经济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持续转型、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智慧服务业将蕴藏巨大发展潜力,为中国经济实现赶超式、跨越式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二、智慧服务业创新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缺乏智慧服务业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相比服务业,我国“互联网+工业”领域相关政策体系较为完备,“两化融合”、“两化深度融合”、“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政策的制定实施,强力推动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应用、创新发展。在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带动下,“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流通”、“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一些细分领域的规划政策陆续出台,但是尚缺乏推动“互联网+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总体规划。特别是随着我国服务业上升为国家第一大产业,迫切需要制定国家层面的智慧服务业总体规划和行动计划,明确我国信息化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等,为各细分领域提供政策支撑和方向指引。

    政策体系无法满足服务业创新发展需求。智慧服务业具有信息含量大、发展变化迅速、更新迭代快的特点,各种服务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面对快速变化的智慧服务新应用、新需求,现有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不能及时做出跟进调整,对未来行业发展可能出现的问题也难以进行预判,加上政策制度本身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稳定性,相关政策制度和行业标准往往滞后于行业发展需求。此外,现有智慧服务业领域的政策规范,更多是侧重对行业的监管,如对信息网络传播、互联网文化内容等的管理,而在如何引导智慧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机制体制制约公共服务创新发展。当前,国家政策文件进入高发期,但是受部门利益、传统观念等因素制约,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微观市场行为的直接干预仍然较多,对于新兴商业模式的容忍度有待提高。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网络物流、互联网金融等智慧生产性服务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在医疗、养老、教育、交通等生活性和公共服务领域,仍然存在多头管理、垄断经营、准入限制过多等问题,一些适宜市场化运作的服务领域仍作为公益性事业由政府主导,使得在线医疗、健康养老、便民服务、网络教育等生活性服务、公共服务的智慧化发展受到阻碍。

    三、优化完善智慧服务业发展政策环境

    加强指引,统筹推进智慧服务业健康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对服务业某些领域将会产生颠覆式创新和深刻变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单纯依靠市场力量,难以形成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智慧服务业新生态。因此,政府要加大对智慧服务业发展的引导和政策支持,避免出现“碎片化”发展。国家层面,政府要尽快出台全国性的智慧服务业总体规划,对互联网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进行战略性部署和顶层设计,对事关经济发展全局、创新变革潜力巨大、与民众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的重点服务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并推动制定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地方层面,各级政府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现代服务业等国家现有政策,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率先制定推动智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规划,明晰本地智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和特色,积极争取在某些重点领域开拓新空间,形成行业典范,抢占智慧服务业发展先机。

    强化保障,灵活制定与智慧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规范。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应以引导为主、监管为辅,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增强智慧服务业发展的活力。在出台时间方面,地方政府可以适当缩短政策出台的周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智慧服务业发展诉求,并且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根据现实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和补充完善。在涉及领域方面,对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发展相对成熟的领域,可以出台较为细致、严格的政策;而对于一些正在发展中的新兴服务业态,可以出台一些相对宽容、温和的政策,鼓励促进其创新发展,待其发展较为成熟后,再对政策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在制定主体方面,政府应鼓励联合互联网企业及运营商、服务应用开发者等组建智慧服务业发展联盟,鼓励产业联盟和行业骨干企业参与相关政策规范、行业标准等的制定,从而确保各项规章制度更具可操作性。

    深化改革,创新政府服务和管理模式。一是积极推进垄断性服务业的管理体制改革,推广负面清单,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智慧服务业领域,应尽可能向社会资本开放。分类推进服务领域的体制创新,对于具有可持续收益的生产和生活性服务,最大限度交由市场化运作;对于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支持通过政策倾斜、资金配套等措施,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创新服务模式,实现增值服务。二是创新政府服务模式,以“互联网+”为引擎推动政务服务优化升级,通过简政放权,为智慧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同时推动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鼓励社会资本对政府公共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应用,培育在线诊疗、智能看护、网络教育、在线租车等信息服务新业态。


[上一篇] 不仅仅是制造 飞机制造商客户服务的“心与行”

[下一篇] “中国客户管理产业创新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