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服务电子化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手机银行和微信银行通过数据网络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了物理网点的替代服务。
手机银行功能较为全面,一般包括查询、转账、汇款、还款、购买理财产品、购买基金、投资贵金属等多数柜台个人业务;微信银行目前功能则较为简单,但也从最初仅支持查询、产品介绍、资讯信息服务等“微客服”功能,逐步发展成为可以预约取款、开办信用卡、无卡取款、购买理财、微信汇款、申请贷款的微银行。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手机银行和微信银行部分功能已无明显的巨大区别,那二者同时存在又有何意义呢?
首先,从专业性角度讲,由于手机银行和微信银行平台属性不同,微信银行“轻服务,重传播”,手机银行则“重服务,轻传播”。虽然银行正在努力推进自身手机客户端的使用,但银行移动客户端用户规模、客户黏性目前尚无法与微信相比,鉴于微信庞大的客户基础,微信银行仍是银行宣传、营销的重要场所。各家银行对微信的营销功能、自助查询功能还是非常重视的。而且调查研究也发现,微信银行带来的银行金融产品交易机会并不多,银行能够嵌入的金融场景也不丰富,因此在需要更加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时,手机银行则展现出了其优越性,可以弥补微信银行在此方面的不足。手机银行作为银行自主研发的互联网金融工具,银行在其功能配置方面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转账支付、缴费、理财等专业、便捷的网银操作可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和更为丰富的金融信息服务,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长期来看能给客户带来更大益处,客户黏性也会增加。
其次,由于平台的安全机制不同,二者的服务范围也略有不同。
微信银行转账支付验证仅需通过支付密码,因此适用于开展小额转账服务,服务于小额、分散的金融需求。手机银行依附于专业金融机构,主要安全机制是登录名(手机号)+登录密码,辅助的安全机制是短信验证码或者口令卡等外部工具,且部分银行已开始推广音频盾、蓝牙盾等双因素认证系统,安全系数远远优于微信银行,能为大额交易提供安全保障。所以微信银行虽然是银行触达客户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缺乏充分的安全保障,比较适用于简单查询及小额交易等,对安全性要求高的交易操作都应转入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只是方便查询的银行补充。
再次,受益于微信这一平台,微信银行可弥补手机银行在沟通与互动方面的不足。
现在当客户仅需查询或咨询时,微信银行可利用本身自带的语音功能,通过语音交流即可从银行的公众号里获取到服务,整个过程不需要跳出微信界面,也不需要登陆手机银行APP,避免了繁琐的操作。而且相比起银行自己开发交流工具,微信银行的这一功能可有效降低银行的服务成本,同时也更容易被客户接受和使用。下一阶段,银行或也将能利用微信推出视频银行服务,以互动的方式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最后,二者的竞争关系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环境的健康发展。
手机银行与微信银行功能的重叠性使得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竞争。对金融机构来说,从前两年抢占微信市场到现在的趋于成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深入探索研究已回归理性,若只依赖于微信银行,对自身金融业务发展是无益处的。易观智库互联网中心研究总监马韬表示,微信并非银行自主开发,所以银行没有自主权,只能遵守微信的游戏规则。在越来越受到微信官方规则的约束后,部分银行也已将部分功能迁徙至自身研发的移动客户端中,手机银行的功能得以优化,客户服务满意度和用户体验指数也得以提升。这样在相互竞争中落后的交易功能被逐渐淘汰,适时的互联网金融交易机制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环境在良性竞争中实现了健康发展。
随着金融机构移动金融转型的深化,微信银行将成为银行业务营销的重要阵地,而金融交易则会回归银行体系。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得在未来长时间内,二者仍会同时存在,在相互弥补专业不足的同时,也实现了金融服务的普遍化、便捷化,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有效地促进了金融体系效率的改善和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成熟发展。
[上一篇] 华为开始布局交通行业
[下一篇] 同样是客户经理,你跟贺涵差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