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服务业培育成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 来源:中国客户服务网
  • 时间:2012-10-10
  • 人气:699
  • 分类:行业新闻

    服务业是内需潜力最大的产业,也是促进各产业融合、支撑城镇化发展、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当前,要通过加快服务业发展,把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服务业是扩大内需的最大产业潜力所在,是科技创新重要的驱动力量,代表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服务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还远远不够。当前,需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扩大内需更加突出的位置,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服务业发展提高到新的水平。

    近年来,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也在日新月异。总体上看,当前服务业发展呈现以下新趋势。一是服务范围全球化。社会生产交换的分工协作体系日渐国际化和复杂化,决定了服务业的服务市场和服务提供主体呈全球化趋势,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当前,服务业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约为70%,服务出口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为20%左右。二是服务规范标准化。服务体系的标准化正日益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关注焦点,欧洲各国也正在把服务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作为强化本国服务业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服务业的基础标准、质量体系标准、管理标准、资质标准等。三是服务方式信息化。服务越来越多地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实现,比如,网银、网检等服务就是信息通过互联网媒介的快速传递与处理。四是服务内容多元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产业日趋融合,包括服务业与农业和制造业的融合,以及服务业行业间的融合。服务对象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扩大和深化,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农业以及直接的消费型服务等正在以各种形态在衍生发展。

    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仍比较滞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仅低于高收入国家70%左右的水平,也低于与我国发展阶段大体相当国家50%左右的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及出口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影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鉴于此,大力发展服务业,把服务业真正培育成未来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就要针对存在的制约因素,研究更多更有效的政策,加大对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和研发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明确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方向,坚持生产服务业与生活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大力发展各种支持生产、便民利民、增加就业的服务业态,把服务业发展提高到新的水平。

     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抓好生产性服务业这个关键。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必须立足高端环节,促进服务业态创新。一要创新基于研究开发环节的服务业态,鼓励发展独立研发设计服务,逐步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个性化应用和整合应用方面努力实现与国际同步发展。二要创新基于生产环节的服务业态,打破垄断局面,坚持市场化方向,规范、整合发展安全服务、中间品物流服务等,切实保障生产过程本身的安全性和生产产品的安全性。三要创新基于交易运营和售后服务环节的服务业态,做强高端交易服务,做实工业产品售后服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第二,生活性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要坚持面向全体人民,满足居民需求。要全面发展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完善社区服务业,推进社区服务网络化、规范化、人性化,加快发展各种便民利民的保健、家政、养老等服务;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壮大农村科技服务业发展。此外,还要发展面向高端需求的个性化服务,从而满足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

    第三,要充分发挥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作用发展服务业,打造和完善服务业基础设施。一方面,知识产权、信息化、标准、检验检测和诚信体系等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几大重要环节,也是仅靠市场机制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的瓶颈。目前,政府应围绕这几大关键环节,制定完善服务业基础设施的工程规划,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服务业门类广泛,涉及面大,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生产各个环节息息相关。“十二五”时期,大力发展面向工业、农业生产的服务业,不断提升对工业和农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也应成为工业、农业等行业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各部门要继续推进工业设计、信息服务、工业品物流等服务业促进工作,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此外,还可结合工业转型升级适时开展工业产品售后服务标准化等相关工作,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


[上一篇] 服务小微 银行已准备好了

[下一篇] 服务或将成为家电业扭转乏力局面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