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要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 时间:2017-09-05
  • 分类:行业新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向纵深迈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效率不断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但随着国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金融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更合理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提高金融体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使金融更好地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了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体系,推进金融业公司治理改革,强化审慎合规经营理念。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脉。“深化金融改革,应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基本原则,包括完善金融体系,优化融资结构,提升金融机构竞争力,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等方面内容。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深入推进公司治理改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中国金融网的某此采访中表示。

    找准发力点 金融改革向纵深推进

    接受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十三五”时期,我国金融改革将遵循“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完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金融环境,支持创新创业,发展多样化金融机构体系,理应是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从目标导向出发,“十三五”时期金融改革要着力于建设现代金融体系。一是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治理良好、结构合理、竞争力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金融机构体系。二是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健全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型、功能齐全和富有弹性的金融市场体系。三是健全货币政策框架,完善宏观政策体系。四是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五是积极稳妥推进金融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六是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服务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完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七是建立更加有力、有效的国家金融安全网,切实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八是健全金融基础设施,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同时将迎来党的十九大。今年的金融改革方向应如何把握,突破点又在哪里?

    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在采访中表示,今年金融改革的发力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强化对金融的监管,遏制非合规的金融创新业务,阻止金融体系的泡沫化成长进一步蔓延;其次是进一步强化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强化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和防范的制度建设,从根本上扭转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薄弱问题;最后是建立市场化和法治化的风险和债务违约处置机制,这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行之策。

    完善公司治理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银行业改革是金融改革的关键环节。经过此前十余年的改革发展,我国银行业不论是资产规模、盈利水平,还是抗风险能力,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业内专家认为,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银行业改革发展应回归本源,切实服务和服从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这个总目标和大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金融业公司治理改革,强化审慎合规经营理念,推动金融机构切实承担起风险管理责任,完善市场规则,健全市场化、法治化违约处置机制。

    清华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韩军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对于银行业来说,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重点内容:一是改进公司治理机制;二是强化经营的合规性;三是健全风险监控、管理体系;四是加强业务的市场化运作;五是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而不论是对于公司治理、合规经营、风险管理,还是市场化运作、违法处置,银行业公司加强信息披露,都至关重要。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应按照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架构,通过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完善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同时提高金融机构自身竞争力,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温彬表示。

    他还表示,“具体来说,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等方式促进金融机构更好地经营和发展,在优化融资结构方面,应进一步建设资本市场,鼓励直接融资,有效降低企业杠杆率,这也可以降低金融体系,特别是银行体系的风险。”

    内外兼修 打破发展困局

    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以往“躺着赚钱”的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实现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银行加快自身转型发展也至关重要。对此,有专家提出,银行业应内外兼修,顺应趋势积极转型,提升自身竞争力。

    一方面,立足国内,大力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化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服务,积极支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切实满足经济薄弱环节的资金需求,把稀缺的信贷资源更多地投向保障房建设、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金融环节进一步顺应市场发展规律,才有利于经济转型成功。

    同时积极主动参与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支持兼并收购、破产重整和债务重组,有效支持去产能、去杠杆;持续开展“减费让利”,切实推进降成本,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放眼国际,积极布局海外,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总体来看,现阶段,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时机和条件已逐渐成熟,有望进入崛起阶段。”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预测,2017年上市银行国际化发展将继续推进。

    不过,对于银行业的国际化布局,业内人士提醒,当前中国自身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仍然不明朗,因此,国有银行的海外布局战略也需要进一步稳健深化,做到与国内金融系统改革步调一致,与国家经济改革形势紧密结合,为新时期经济转型护航助力。

    “归根到底,金融改革和深化都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基本原则,按照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要加强金融对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同时充分利用新技术,实现新金融的发展,降低金融成本,提高金融的风险管理水平,从而实现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这一目标。”温彬如是说。


[上一篇] 新零售的新能力之 ——零售终端对用户体验的突破

[下一篇] 航企如何在增加附加服务销售的同时完善客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