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财富:浅谈美国理财师和财富管理


  • 来源:和讯信托
  • 作者:金晶
  • 时间:2013-01-04
  • 人气:727
  • 分类:行业新闻

    就读硕士期间,借着在美国的第三方独立理财机构实习的机会,对美国的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在诺亚财富期间,随着客户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让我对中国现有的高净值人士理财,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综合政策环境、退休计划的完善以及投资标的等不同,我觉得主要可以从资产配置(Asset Allocation)、股市及共同基金的投资程度、对风险控制的理解这三个方面来比较。很大程度上,因为美国股市的成熟度以及保障制度的完善,今后中国的财富管理可以借鉴美国现有的方式,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部分相对先进的理念。

     Asset allocation,是我们经常谈到的资产配置。当细心了解了客户的整体资产以及对资金的未来使用后,理财师都需要为客户量身定制一份计划。在美国,基本上高净值客户的财产,特别是股票或者共同基金等流动性高的资产,一般是每季度检查一次。在推荐相关的股票或者共同基金前,理财师都会先与客户面谈或者电话沟通。有些对资金有短期需求的客户,理财师甚至每天都要沟通,当天进行推荐。所以,理财师对每日的财经信息,国内外大事都要有充分的理解,这就对理财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更多的时候,他们要对客户持有的流动性强的资产,进行逐一梳理,将股票的评级以及晨星(Morning Star)对共同基金的评级,持续地向客户汇报情况,能够及时将反馈意见带到工作中去。所以,每天的工作对于理财师而言,都是非常忙碌的。

     因为美国的股票市场是个相对成熟的市场,而且几乎所有公司都提供401K退休金计划(这个计划是指公司会在个人的所得税预扣前,将同比例的退休金存入员工退休金账户),大部分人会选择将401K里的退休金额投入到股市当中,以期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所以美国股市里面相当程度的金额是由于退休金的投入。当然,以更大范围而言,各个州的退休金基金、学校募集的基金也会入市。过往的20年,人们在股市的长期发展中盈利多而亏损少,这使得很大一部分人愿意将退休金放在股市中保值增值。换而言之,股市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高净值人士更是如此。他们更愿意在股市中投资,获取相应的回报。其次,美国是个消费大国,常年来保持着存款率少于3%的纪录(即指收入的100元中少于3元钱会作为储蓄存在银行)。部分原因是完善的社会福利使民众无需担心失业或者老年后的医疗保障,另外一方面则是文化中对消费的过度渲染,不鼓励储蓄。

     对投资风险的控制,可以从立法中获得体现。法律规定,夫妻年收入50万美元以上,或个人年收入25万美元以上,家庭总资产达到一定规模的,才能进行股权投资。立法的初衷,就是限制不合规的投资人进入市场。股权投资因为高风险、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注定成为少数高净值人士的资产配置之一。风险控制,结合财富管理对投资者的净资产要求,形成了最佳的对投资人的保护措施。当然,在相对完善的市场中,对投资人的教育也是重点,理财师担当了重要的责任,对客户提供多方位的理财建议,甚至包括房产投资、子女教育投入等等。

     通过观察美国理财师以及财富管理市场的一些动态,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首先,美国财富管理市场相对成熟,许多理财师都有证券、银行、会计师等相关经验。其次,第三方理财模式也是非常成熟的,除了银行的私人理财部,第三方理财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市场份额。因为美国的金融投资产品相对国内还是比较丰富的,所以第三方理财的理财师能够提供给客户独立意见,以及更适合的多元化产品。收费方面是由理财师向客户端收取的,而且客户也认可这种收费方式(一般都是根据投资总额的百分比,按年度管理金额收费)。

     为高端净值人士服务的理财机构和产品,在中国的发展时间不长,尚处于萌芽状态。在边摸索边学习的过程中,理财师需要保持独立的投资判断,以及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财产品,才能满足高净值人士的增长需求。因为相对于美国高净值人相对成熟的年龄段(50岁以上),国内高净值人士的年龄段在35岁-65岁之间的占大多数。他们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更高,对投资回报的需求也更突出,这就要求理财师不断地学习和具备丰富的金融知识,才能提供更为全面的投资建议。


[上一篇] 光大银行信用卡践行“创新促发展,客户体验至上”

[下一篇] 券商对托管“痴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