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形势严峻、挑战巨大、经营困难、稳中有进”的2012年,中国保险业迎来了“宏观形势仍不确定、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发展可能最为困难”的2013年。
日前召开的2013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以下简称“全保会”)已经定调,全行业的首要任务是保持业务平稳健康增长,维护市场稳定运行,防止出现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在人身险业务的监管重心上,2013年将“重点关注寿险满期给付和退保风险”。正如监管层所担忧的在发展困难的情况下,人身险公司违法违规经营、损害消费者权益等行为有可能“高发多发”。
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一针见血地指出:“保险业尤其寿险业开始处于深度调整期和矛盾凸显期,可能进入发展相对平缓的阶段。从阶段性特征看,保险业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均发生了深刻变化,金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行业发展方式亟待转型。所幸,“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已经确定,保险业发展的经济、制度等“动力基础”正日渐强化,寿险业发展仍然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寿险保费在低迷中回升
数据显示,在全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2012年,保险业全年保费收入达1.55万亿元,同比增长8%。这一数字较2011年全国保费10.4%的同比增速继续下滑,并一改近20年来的业务增长快速水平。
“去年保险业务增长速度首次降至个位数,与近20年来超过20%的平均增速形成了明显反差。”项俊波坦言,去年保险业务增速放缓,反映出行业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缺乏竞争力等深层次问题,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即是“稳增长难度较大”。
数据进一步揭示,较2011年寿险保费同比“负增长”的低迷境遇,2012年寿险业务则呈现出“回升”的态势,全年保费收入达8908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健康险保费收入达862.8亿元,同比增长24.7%;人身意外险保费收入达386.2亿元,同比增长15.6%。
“2012年传统销售模式遭遇困境,寿险公司对银行、邮政代理渠道依赖性过强,个人营销渠道增员困难且人员流动性大,发展受到了制约。”项俊波在全保会上如是分析,他同时指出,去年部分地区“拼费用、冲规模、抢市场”的非理性竞争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相比之下,健康险、意外险等传统保障型业务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可喜增长。根据保监会官方统计数据,2012年健康险公司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人保健康、昆仑健康、和谐健康、平安健康2012年分别实现保费收入76亿元、3.3亿元、1.09亿元、2.1亿元,同比均出现逾60%的大幅增长。
但细究保费结构,寿险中传统保障型业务占比依然偏低,发展相对缓慢,分红险保费占比虽然低于2011年逾80%的水平,但仍然接近80%。总体而言,寿险业依然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
退保风险低于5%警戒线
正如监管层所担忧的,人身险公司在发展困难的情况下,违法违规经营、损害消费者权益等行为可能“高发多发”。在此次全保会上,监管层明确提出,2013年寿险业务监管将“重点关注寿险满期给付和退保风险”。
不过,2012年的统计数据仍然提振了市场信心:全年寿险公司退保金达1198.1亿元,退保率为2.76%,低于5%的警戒线。监管层重点关注的风险之一——退保风险,在2012年得到了较好控制。
“保险监管着眼于守住风险的底线,完善寿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形成了由非正常退保等10个风险应急预案组成的应急预案体系。”项俊波透露,针对2012年个别公司和个别地区出现的集中退保事件,监管层督促保险公司制定方案并及时、稳妥地予以解决。
但监管层依然向全行业发出了警示——2013年“防风险任务艰巨”。项俊波指出,近几年来,保险资金平均收益率低于五年期的银行存款利率,寿险业面临较大的退保压力,与此同时,2013年也是寿险满期给付的高峰,个别公司有可能面临“现金流不足”的风险。
根据2013年的工作部署,监管层将加强风险动态监测和预警,加强非现场监管,利用退保月度监测、现金流压力测试、偿付能力分析等手段及时发现风险苗头,做到风险关口前移;建立寿险投保资料真实性管理制度,推进寿险产品标准化、通俗化工作,完善对寿险服务监管的制度和手段,规范“最低服务标准”,以进一步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力度;整治违规承诺高收益等非理性竞争行为,以邮政保险和车商代理为重点,开展兼业代理市场清理整顿工作。
税优政策仍留悬念
数据显示,2012年保险业经办新农合业务的县市数量增至129个,受托管理资金达50.5亿元;小额保险业务覆盖3200万人,同比增长33.3%。与此同时,2012年保险赔款与给付规模达4716.3亿元,同比增长20%。
值得一提的是,保监会于2012年会同有关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指导意见》,这一由“政府主导、商业保险机构承办”的大病保险制度正式在全国范围铺开。在业界看来,大病保险制度已基本建立,开辟了保险业参建医疗保障体系的新途径,不仅为保险业服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新模式,也为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相关统计显示,中国商业健康保险支出占全国医疗总费用支出的比例仅为1.4%。记者获悉,随着《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多家商业保险机构正积极布局2013年大病保险承办业务,服务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鉴于该业务客观存在的政策性风险和医疗风险管控难度,税优扶持政策呼声甚高。
此外,呼声已久的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方案于2012年初步确定。据项俊波介绍,保监会去年加大与财政、税务等部门及上海市政府的沟通协调力度,就上海市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方案的主要内容达成了一致意见,初步确定了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方案。
“2013年将争取税收支持政策,包括消费者购买养老、医疗保险产品的税收递延政策,政策性和非盈利性保险业务的税收优惠等。”项俊波在全保会上如是表态。在他看来,保险业通过发挥机构网络、专业人才优势和加强管理服务,能够在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业界看来,指向消费者群体而不仅仅局限于商业保险机构的养老、医疗保险税收递延政策一旦落实,将会极大地激发寿险市场的消费需求,这对于促进商业养老及医疗保险发展、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 保险公司:“快处”容易“快赔”难
[下一篇] 2013年保险监管布阵五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