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快处”容易“快赔”难


  • 来源:云南信息报
  • 时间:2013-01-31
  • 人气:357
  • 分类:行业新闻

    近日,本报接到车主杨先生反映,其于日前在路上行驶时撞上一辆奥迪。快处快赔时,杨先生所购买交强险的保险公司为对方车辆定损为600元,奥迪车主认为不止600元,而4S店初步估计需要三四千元才能修好。

     事情发生后的第二天我就收到了保险公司的短信,称赔款已结案,正提交支付。”杨先生称,自己从未在任何定损书上签字,他很疑惑,为什么保险公司会称案件已结案,而且是按照自己没有认同的定损进行赔付?

    快处快赔的定损标准依据是什么?有的车表面上看问题不大,其实可能存在看不见的“内伤”,面对这些问题,快处快赔点该如何解决?这些,也都是广大车主的心声。

    缺少内部监管 现场赔付难

     在城市越发拥堵的今天,“快处快赔”大大吸引着广大车主的眼球,然而保险公司是否真的能做到在整个流程中“万无一失”?其中的难点又是什么?

    虽然“快处快赔”推出已有时日,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真正能做到的保险公司屈指可数,主要的难点在“快赔”上。在昆明某快处快赔点工作一年多时间的小雨告诉记者,在工作的这些年,他发现对于大保险公司来说,快速处理是没有问题了,最致命的问题在于快速赔付上还很难做到。很多时候两车发生相撞,保险公司基于交警的事故责任认定书也做了定损,要求车主提供修理发票后才给予赔付。这样一来造成纠纷不断、吵架声不绝于耳。

    而且有的事故本身损失只有几百元左右,而从定损-修车-赔付,任何一个环节手续不对,都要车主再跑几趟。尤其是针对外地车,车主为了赶时间不可能在当地把车修好,一旦不能做到现场快速赔付,车主可能会大大增加成本。

     据业内人士介绍,很多年前,包括永安、都邦等保险公司都提出过现场赔付的操作,但最后都没做下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缺少内部监管,保险公司没有专业机构来从事现场赔付的工作。

    定损金额不够维修费咋办?

    细心的车主会发现,自快处快赔推出以来,保险公司一直在赔付金额、时间等因素上进行调整。在效率提高的同时,有车主也担心快处快赔会不会因为加快速度在服务质量和专业上有所下滑。

    “对于一些担心现场定损金额不够支付实际维修费用的客户,我们会现场定损,客户选择去哪里修后签字确认,把钱现场赔付给客户,发现确实因为定损错误,钱不够维修费,我们会补给他的。”一快处快赔点工作人员表示。而有些当事人表面是轻微伤,但事故处理后发现伤情加重甚至致命,对此业内规定对以快处快赔方式解决的交通事故,当事人伤情加重的,应由民警适用一般程序处理,所办理的手续可作为基本证据。

    据悉,对于快处快赔,一些保险公司有自己的考核机制。比如针对在外查勘的工作人员,公司后台会有人会对其处理的案件和实效进行实时跟踪与了解。只要客户一报案,系统会马上记录时间,据此掌握查勘人员多久到现场。

    盲目求快会降低客户满意度

    快处快赔发展的这些年,虽给车主带来了便捷,但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尤其是因为快处快赔所引发的假案在2007年到2009年前非常猖獗。据业内人士介绍,假案群发主要在修理厂。有的保险公司快处快赔是不需要事故现场的,需直接将车开到快处快赔点,这样一来修理厂的人就钻了漏洞。“他们说其中一方是全责,因为保险公司没有查勘过现场,只能靠描述来判定责任,于是赔了;但第二天他们又把车开去另一个快处快赔点,说另一方是全责,这样一来一张车等同于修理了一次却赔付了两次费用。”

     此外,在保险消费日趋理性的今天,人们对保险服务的要求也日渐苛刻。保险服务的关键是理赔环节,所以各大保险公司都争相出台了许多理赔方面的新举措。但如一些车主所担心的那样,盲目追求快处快赔,服务打折扣了,程序解释不清,车辆定价不准,弄得客户来回折腾,也自然在无形中降低了客户的满意度。


[上一篇] 告别2012:保险业亲历转型之痛

[下一篇] 寿险步入深度调整期 2012退保风险低于5%警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