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互联网这样的新兴产业集聚之后,金融服务创新如何与之对接?一句话,接地气。”上海电商企业集聚度最高的嘉定工业区党工委书记郁建华对记者表示。
这个“接地气”之说,多少点中目前热度渐高的金融创新的“穴位”。不少地区在实施产业创新的同时,提出了科技金融、金融“硅谷”等发展思路。相关业内人士认为,金融创新一定要贴着经济发展的“实际脉搏”,新金融与新产业要从同一块土壤中长出来,绝不能凭空而来、凭空而去。
“快”中最怕“飘”
“电商这样的新兴产业,发展真是快。”上海嘉定区副区长费小妹感慨道。处于沪郊的嘉定,自从京东、凡客诚品等电商巨头入驻后,其商业零售总额“潜滋暗长”,只有短短几年,就让上海中心城区刮目相看。据统计,在嘉定集聚的电商企业已超过240家,B2C(商家对顾客)年交易额已达250亿元,占整个上海的三分之一。
传统产业对应的是传统金融。新兴产业崛起后,金融创新势在必行。郁建华等业内人士在产业管理中的体会最深:电商销售额巨大,平台上客户多,“传统金融的方式和节拍,跟不上”。平台经济,整个儿看是一个庞然大物;拆细来看,又是众多中小企业,分中有合,合中有分。传统金融只能对应“大与合”,那么“小与分”怎么办?
新兴产业飞速发展,金融服务创新也在不断提速,平台融资、金融超市、互联网金融等不断涌现。但相关人士表示,“快”中最怕的是“飘”,一定要“接地气”,紧紧贴住实体经济。
平台经济中的“平台贷”
电商与互联网等平台经济,已经成为金融创新的土壤。嘉定区金融办人士新近对记者说,京东商城和百度提出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申请,已得到上海金融办的批复。
与其他小贷公司不同,这是平台企业创设的“平台贷”。业内人士认为,其根须一定要始终“扎在平台经济的土壤里,才会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据了解,根据京东与百度提出的相关申请,其小贷公司的运作,将是基于其平台产业链而开展的投融资业务。“还是那句话,接地气,从土壤里长出来。这才是金融服务的本质。”郁建华说。
金融外包:服务中的服务
上海还决定在嘉定打造一个“金融谷”,集聚新兴的金融外包服务产业。这是“服务中的服务”。
据了解,“上海金融谷”规划用地达1000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项目第一集群的总投资额将达31.1亿元,预计项目全面投产后带来相关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带动安排就业岗位超过1.5万个。
上海金融谷董事长林振雄认为,像金融外包这样的创新,关键是要选准商业模式,确保“落地”。有业内人士表示,诸如金融服务流程的信息技术支持等外包服务产品,对于金融终端服务虽是“间接环节”,但也要紧贴金融服务的便捷和安全等“本质需求”。只有“接地气”,金融创新才能不走样。
[上一篇] 创新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模式
[下一篇] 保险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