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烈日骄阳或者冒着倾盆大雨站在路边拦车是很多北京上班族的共同经历,而现在,这些上班族只需要提前打开手机里的叫车软件,就基本可以喊到出租车在楼下等你。对在金融街上班的小赵来说,打车软件的出现,改变了他的上班生活。以前早高峰时在小区内根本打不到车,只能坐公交,经常迟到。现在有了打车软件,他会在起床后第一时间先打开打车软件,约一辆出租,在洗漱完毕后,一出门就可以搭上出租车,方便了很多。
“现在虽然取消了补贴,但有这样需求的时候还是会用打车软件,能减少打车时间,成功率比补贴时还提升了。”小赵告诉京华时报记者。
和小赵一样,家住朝阳区甘露园小区的王女士也是打车软件的忠实粉丝。她每天都打车去离家最近的地铁站。王女士说,这种打车方式不仅方便还省钱。现在虽然取消了补贴,但王女士感觉已经离不开打车软件,依然每天使用。“以前根本打不到车,现在用打车软件很方便,每天都能有司机接单。”
同样被打车软件改变了生活的还有许多出租车师傅。开朗健谈的张师傅就告诉京华时报记者,“我从去年4月就装上了打车软件,从开始的摸不着头脑到现在的如鱼得水,对于我这个年纪来说还挺有成就感。我熟悉的的哥、的姐使用软件的越来越多。”
谈及对打车软件的使用,张师傅坦言:“打车软件对我来说最大的好处是,在偏僻的地方,或者交班时能有目的性地接到活。”“补贴取消后,现在平均每天能用打车软件接2-3单,并不多,但大大降低了空驶率,提高了出车的效率,变相的收入提高了。”
除了提高效率,张师傅还将每月的利润放到余额宝中,用他的话说“还能赚点小钱”。老婆网上购物也方便,家里交个水电费也都用支付宝。值得一提的是,与网络购物一样,打车软件也同时引入评价系统,在完成支付后,可以通过手机给本次服务进行相应评价,以此提升服务质量。
随着打车软件的逐渐推广,“诚信”也成为出租车师傅们关注的焦点。张师傅说,接到乘客的订单,会第一时间赶往打车点,但由于距离和交通压力等情况,也会出现乘客等车途中打到其他空车离开而未通知,乘客的突然爽约会导致白跑一趟。
不过,随着补贴的下调,司机会越来越对订单有所选择。司机郭师傅告诉记者,在补贴高峰期每天能多赚100多元。“那时候2公里之内肯定抢单,但现在就要考虑活儿的远近和是否方便了。”但郭师傅表示不会放弃打车软件。毕竟能提高不少效率,减少空驶。
也有司机表示,使用打车软件收入有所增加,但感觉开车要累了:“不仅眼睛要看有没有路人打车,耳朵还要听订单信息。”
快的打车营销副总裁李敏
未来可能会涉足拼车
京华时报:打车软件一夜就火爆起来,是由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介入吗?
李敏:快的的A轮投资方是阿里集团,且总部都在杭州,所以快的和支付宝沟通非常顺畅。其实到2013年底,打车软件已经比较普及,用的人很多,但它还不是全民话题。互联网公司要想做得非常大,一定是要有话题的,比如团购,需要找到一个切合点,让所有用户知道、关注打车软件,关注快的。软件叫车这个方式首先很新鲜,第二就是线上支付,这种没有假钞、无需找零、不怕“露财”的新收费方式比较新颖。第三是线上支付还能优惠。这三个事加起来就足够大、足够吸引人关注了。后面两件事需要支付宝介入。
京华时报:支付宝给快的打车带来了什么?
李敏:支付宝的品牌影响力也带动了快的和手机叫车业务的影响力。我们也和司机了解到,司机觉得支付宝能解决生活中和支付相关的所有问题,比如,家里交水电费、老婆网上买东西、买彩票,用支付宝收车费,每月结余还可以转余额宝理财。乘客可以选择二维码扫码支付或者基于支付宝账号的“转账”,交叉覆盖不同用户群体。未来还将推出基于声波的“当面付”。
京华时报:未来在支付车费这块还有什么计划?
李敏:我们希望支付越来越简单,现在扫码支付已经很方便,通过快的跳转到支付宝进行支付也比较方便。未来我们希望直接在快的的软件中实现“一键支付”,省略掉跳转的环节。互联网领域最好的工具是存在于无形当中。未来快的可能会涉足拼车、商务车市场,这些领域还是离不开支付宝,要进一步完善支付方式,比如说AA付款。
京华时报:取消对乘客的补贴后,会搞一些其他活动来提高用户使用率吗?
李敏:补贴不一定是现金形式,快的从去年的7月开始在做用户的账户积分体系,不时会推出各种优惠,比如送电影票,积分换话费等等。有个有意思的现象,抱怨补贴减少或补贴取消的用户反而是真用户,因为真用户最看重的是快的叫车的服务,属于刚性需求用户,所以对补贴的变化会比较敏感。
[上一篇] 互联网金融将影响货币政策
[下一篇] 互联网金融:机会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