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构建现在与未来---以“未来银行”视角布局未来


  •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 时间:2017-06-28
  • 分类:数字化

 

    “我是机器人小智”“我是机器人小慧”……

    走进一些农商银行旗舰网点明亮的厅堂,人们常会看到憨态可掬、款款而行的机器人身影。

    虽然名称各有不同,虽然这些机器人只能端茶接水、简单问候、提供产品介绍,在厅堂扮演着活跃气氛、提升农商银行形象的角色,但却展示了农商银行借助人工智能、向“未来银行”蜕变的勃勃雄心。

    银行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遭受来自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网络银行等方面的巨大压力。随着客户更少地使用现金和银行卡、更多地享受移动金融和扫码支付的便利,银行业的传统服务方式遭遇到了严峻挑战,银行网点撤并、柜员转型和被裁减,在全行业已呈星火燎原之势。从“威尼斯银行”诞生至今,437年未曾改变的银行业,现在开始了面向“未来银行”的颠覆性变化。

    未来银行就像万能的机器猫口袋,你想要啥就给你掏啥。日前,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表示,在未来银行的应用场景中,数字货币的应用、虚拟网点带来的服务随行、生物识别技术的运用以及人工智能的普及,都会变得唾手可得。在他看来,未来银行包含两个关键词,一是万能服务。未来银行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金融服务机构,它将包括家庭、商务、医疗、教育、游戏、旅游等各种类型的综合服务。二是无处不在又无处可寻。无处不在是指银行的服务场景无处不在,就像是客户不离不弃的伙伴,无迹可寻是指未来的金融服务是数字化的、虚拟化的,摆脱了一切硬件形式。

    无独有偶。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日前也表示,未来银行的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将依次通过前端接触器、金融服务商、生物特征识别、人工智能提升的服务效率、大数据的资产安全、区块链连接的网络化和平行化,最终到达客户。这就需要未来银行构建4种基本能力,第一是以数字为主的洞察力,第二是综合性的客户体验,第三是完全数字化的市场营销,第四是完全数字化的运营。

    其实,说到数字化,首先就是数字货币的发展。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曾撰文称,数字货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出于信用和安全性的考虑,央行推动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势在必然。目前,央行旗下数字货币研究所已开始运作;新近发布的《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也特别强调,要在数字货币等重点领域,争取主导1-2项国际标准研制……从我国对待数字货币的发展态度不难看出,数字货币的应用将是必然。当人们的钱变成一串数字,没有固体货币了,人们的金融需求和行为习惯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个变化又会给银行业带来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字货币的诞生将为“未来银行”的出现奠定坚实基础。

    不仅数字货币。金融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也在为未来银行的发展助力。所谓金融科技,就是用新技术提供或优化金融服务。比如目前已经被广泛运用或颇受大众关注的第三方支付、虚拟货币等就是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产物;而机器人的迭代,也将会更快替代银行职员,最终改变银行的服务形态,解构整个银行业,将出现钟伟所说的“万能服务”和“无处不在又无处可寻”的“未来银行”。

    就农商银行而言,谁能转型为“未来银行”,取决于能不能抓住互联网金融在强监管下遭遇寒流的窗口期,让类似直销银行等新银行业态获得井喷式发展。事实上,目前不断增加服务功能的直销银行,在某种程度上就颇有“未来银行”的味道。比如,越来越多的直销银行尝试增加生活缴费、汽车保险、房产评估、医院挂号等消费场景,有的农商银行干脆想通过一个app搞掂一切,这样的想法如果能实现,这种能搞掂一切的app已接近于“万能服务”的“未来银行”了。

    虽然,短期内,银行业尚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银行也不会一夜间降临。但金融科技的发展,会从量变到质变,慢慢蚕食传统银行业,最终重新定义整个金融业。农商银行能做的,就是紧跟科技步伐,以未来银行的视角,洞察行业趋势,不断提供综合性客户体验,提高数字化在业务中的渗透率,通过数字化营销和运营,抢先一步,布局未来。


[上一篇] 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四大趋势

[下一篇] 农信社强化特色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