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四大趋势


  • 来源:和讯网
  • 时间:2017-06-28
  • 分类:热点资讯

 

    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数字技术以更低的成本有效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覆盖面,对传统的普惠金融生态进行重构,并从支付、小额信贷、个人财富管理等多个领域进行变革。诚然,数字技术带来众多益处:降低成本,创造更好的应用场景,提升用户体验。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和新兴金融服务供应商不断推出各种新产品,数字技术也带来风险和担忧。

    作为全球数字支付的引领者与普惠金融的推动者——Visa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17年5月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7》中,总结并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四大趋势,分别是数字信息安全与隐私,无缝交易(seamlesstransactions),“推送”款项(“Push”Money)以及替代信用评分模型(alternativecreditmodels)。

    数字信息安全与隐私 (digitaldatasecurityandprivacy)

    鉴于长期以来出现的零售商、网站,甚至银行频繁出现数据外泄事件,监管者、企业领导者、媒体和公众对数据隐私与安全的关心有增无减,这一问题急需得到有效解决。为实现广泛的支付采纳和使用,为了保护那些金融普惠行动力求扶持的消费者,安全性和可靠性永远是重中之重。消费者必须对支付服务和渠道抱有信心。特别是对于新用户和新渠道,必须保证服务每次都按照预期执行,否则人们就会放弃使用,好的服务也会以失败告终。这意味着需要进行持续的投资,以最先进可靠的技术升级存储加密系统,即使在产品发布后也应如此。这还意味着需要与消费者和商户进行持续且一致的沟通。

    令牌技术(tokenization)是Visa持续开发的一项创新工具,旨在提升支付的最高标准,确保其安全与保障性。令牌技术将静态的16位卡号转变为每次交易中唯一使用的一次性号码,即使该号码被盗,犯罪分子也无从使用。这也大大降低了所有支付参与方的成本。

    另一项创新技术是生物识别,它应对的是数字平台和移动平台中账户持有人身份验证方面的挑战。在普惠金融的大背景下,对生物识别的合理应用可以辅助提升服务的可获得性,解决身份证件缺失、文化水平限制和获客成本高等问题。该技术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便利,帮助树立消费者的信心。一些银行开发了记录指纹信息的储蓄卡,帮助无法负担正规身份识别认证或因有限的阅读能力而无法完成开户手续的人群。在非洲东南部的马拉维共和国,该类卡片受到了希望拥有安全储蓄场所的农村女性的追捧,它甚至成为了非常受欢迎的新婚礼物。

    然而,这样的卡片成本较高。建立生物识别系统需要进行系统录入,且依赖数据存储量更高、更先进的卡片,需要在商店和ATM机上配置更精密的读取器。一旦卡片在异地被盗,很难办理紧急替代卡业务。最新的最佳实践使用多层安全保障,例如PIN码或密码,以及生物识别。

    无缝交易(seamlesstransactions)

    安全性在另一趋势中同样不可或缺:更快捷的跨设备、跨公司无缝支付。来自优步(Uber)等公司对顾客的交易进行数字化的自动扣款的无缝体验,无需消费者每次都提供支付信息,为消费者、企业主和零售商增添了支付和其他金融服务的价值,但背后的数据共享与安全问题将会面临新的挑战。

    “推送”款项(“Push”Money)

    目前的技术实现了由消费者直接从电脑和手机向朋友、家人和商户“推送”支付,改变了由零售商或其他机构发起的传统推动支付。2016年中国春节期间,用户送出的微信红包数量达到80亿之多,是上一年送出红包数量的八倍。它对普惠金融的贡献来自运用场景的多样化创造更多有关数字货币的机会。支付不再与银行捆绑在一起,无需传统物理网点介入。人们可以直接同朋友、家人和熟人进行收款和付款,消除了现金交易带来的安全风险,减少了高昂的交易成本,包括前往银行的成本。Visa的相关产品VisaDirect将因欺诈造成的交易撤销减少了85%,它降低了成本,使顾客更易负担支付服务。推送支付在长期取得的成功将来源于关注促进商务发展、移动钱包的生物识别身份验证和一键购买等因素。

    替代信用评分模型 (alternativecreditmodels)

    第四大趋势在于运用大数据等方式补充或代替传统信用评级体系,从而向消费者和企业主提供可负担的贷款。虽然这在发达市场可能更容易推行和扩展,但最终可能在新兴市场获得更大影响和更多金融普惠方面的收益。据悉,在六个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巴西、印度、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土耳其),替代信用评分模型有能力帮助3.25亿至5.5亿人首次使用正规信贷。

    即使在美国仍有4500万人没有信用记录,新型产品,例如用现金担保的信用卡提供了获取贷款的有效途径,并以此建立信用记录,促进储蓄和保障交易。在新兴市场,早期的成功来自于利用移动网络运营商庞大的结构化数据(如:话费充值、移动货币使用)构建替代信贷评分模型,这些数据远超银行而覆盖更大范围的人群。金融科技公司和其它公司也越发关注无结构数据的使用,例如通话记录、网页浏览和通过问卷调查直接分析消费者的心理测量数据(consumerpsychometricdata)。这些贷款主要立足于消费者贷款和微型企业贷款。网络借贷带来了许多机会,但需要进行有效监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令人欣慰的是,数字普惠金融领域并不是纯粹技术和数据的汇聚,也不简单是一些以Fintech背景的主体的“实验场”。Visa,有着丰富支付领域积淀的主体正在借助其强大的数字网络、资源平台和创新技术,不遗余力地推动者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并积累了长足经验。


[上一篇] 王石留给中国商业世界的财产

[下一篇] 品牌构建现在与未来---以“未来银行”视角布局未来